拼音注音 : é Chánɡ Cài
別名 : 腳皮菜、雞腸菜、黑昆布、小海帶、野海帶、腳白菜、鵝蛋菜、簸箕菜、面筋菜、土海帶、海帶絲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萱藻科植物鵝腸菜的藻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ndarachne binghamiae J.Ag.采收和儲藏:冬、春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風(fēng)浪不太大的內(nèi)灣中、低潮帶的巖石上。資源分布:我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浙江、臺灣、福建、廣東沿海較多 原形態(tài) : 藻體暗褐色 性狀 : 性狀鑒別 藻體紅褐色至灰褐色,皺縮扭曲成團。水浸展平后,呈扁平帶狀,綠褐色,長10-30cm,有的長達(dá)50cm,寬2-4cm,可達(dá)6cm 化學(xué)成分 : 含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D-甘露醇(D-mannitol),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及大褐馬尾藻甾醇(saringosterol),24-甲基膽甾-5,25-二烯-3β-醇(24-methylcholesta-5,25-dien-3β-ol)。褐藻酸(alginic acid),粗蛋白,甘露醇(mannitol),鉀,碘等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咸 功能主治 : 清熱化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漳浦縣志》:“鵝腸菜生海石中,長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42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