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Fānɡ Jiě Shí
別名 : 黃石(《別錄》)
出處 :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的礦石。采得后除去泥土雜石。
生境分布 : 產(chǎn)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三方晶系。晶體為菱面體,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集合體常呈鐘乳狀或致密粒狀體產(chǎn)出。顏色大都為無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則染成灰、黃、玫瑰、紅、褐等各種色彩。具玻璃樣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斷面貝殼狀。硬度3。比重2.6~2.8。分布廣泛,是內(nèi)生熱液礦脈及沉積的碳酸鹽類巖石的重要組成部分。
性狀 : 多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結(jié)晶,常呈斜方柱狀,有棱角,無色或黃白色,透明至不透明,表面平滑,有玻璃樣光澤。質(zhì)堅硬,易砸碎,碎塊為方形或長方形。氣微,味淡。以色白、透明、易碎者為佳。用吹管焰燒時,分解為氧化鈣及二氧化碳氣體,使火焰光亮增強,并染成橘紅色。加鹽酸則發(fā)生二氧化碳氣泡。
炮制 : 洗凈曬干,砸成小塊。
性味 : 《別錄》:"味苦辛,大寒,無毒。"
注意 : 《本草經(jīng)集注》:"惡巴豆。"
功能主治 : 《別錄》:"主胸中留熱結(jié)氣,黃疸,通血脈。"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散劑。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Fānɡ Jiě Shí
別名 : 黃石
英文名 : Calcite
出處 : 出自1.《本草經(jīng)集注》。2.《雷公炮炙論》:方解石雖白,不透明,其性燥。3.《綱目》:方解石與硬石膏相似,皆光潔如白石英,但以敲之段段片碎者為硬石膏,塊塊方棱者為方解石,蓋一類二種,亦可通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的礦石。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cite采收和儲藏:采得后除去泥土雜石。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廣泛,是內(nèi)生熱液礦脈及沉積的碳酸鹽類巖石的重要組成部分。產(chǎn)于沉積巖和變質(zhì)巖中,金屬礦脈中也多有存在,而且晶體較好。資源分布: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廣東、廣西、甘肅、新疆、貴州、西藏、青海等地均有產(chǎn)出。
原形態(tài) : 三方晶系。晶體為菱面體,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集合體常呈鐘乳狀或致密粒狀體產(chǎn)出。顏色大都為無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則染成灰、黃、玫瑰、紅、褐等各種色彩。具玻璃樣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斷面貝殼狀。硬度3。比重2.6-2.8。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主為菱面體集合體,呈斜方扁塊狀、斜方柱狀。白色,有的稍帶淺黃或淺紅色調(diào)。表面光滑,有棱。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用小刀可刻劃成痕。體較重,質(zhì)硬而脆,易砸碎,碎片多呈方形或斜長方形。無臭,無味。以色白、透明、玻璃光澤、易砸碎者為佳。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他形;具假吸收,突起有正有負,正突起糙面顯著;負突起表面光滑。干涉色常呈類似珍珠暈彩的高級白;解理縫呈對稱消光;聚片雙晶常見。一軸晶,負旋旋旋旋光性。
化學(xué)成分 : 含碳酸鈣(CaCO3),其中CaO 56%,CO2 44%?;烊胛镉蠱g、Fe、Mn以及微量的Zn、Sr等。
炮制 : 洗凈曬干,砸成小塊。
鑒別 : (1)取本品粉末約0.2g,加稀鹽酸5ml,即泡沸,并產(chǎn)生大量氣體,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產(chǎn)生白色沉淀。(檢查碳酸鹽)(2)取上述反應(yīng)后的溶液,濾旱災(zāi),濾液加甲基約指示液2滴,用氨試液中和,再滴加鹽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銨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離,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鹽酸。(檢查鈣鹽)(3)取鉑絲,用鹽酸濕潤后,蘸取粉末少許,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磚紅色。(檢查鈣鹽)紅外光譜定性分析:IR λKBrmax cm-1:1420,873,708。
歸經(jīng) : 肺;胃經(jīng)
性味 : 苦辛;大寒;無毒
注意 : 《本草經(jīng)集注》:惡巴豆。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通脈解毒。主胸中留熱結(jié)氣;黃疸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散劑。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方解石,今人以此為石膏,療風(fēng)去熱雖同,而解肌發(fā)汗,不如真者。2.《本草衍義補遺》:閻孝忠妄以方解石為石膏,而方解石止有體重質(zhì)堅性寒而已,求其所謂如石膏而可為三經(jīng)之主者焉在哉,醫(yī)欲責(zé)效,不其難乎。3.《綱目》:方解石,唐、宋諸方,皆以此為石膏,今人又以為寒水石,雖俱不是,而其性寒治熱之功,大抵不相遠,惟解肌發(fā)汗,不能如硬石膏為異爾。4.《別錄》:主胸中留熱結(jié)氣,黃疸,通血脈。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44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方蟹
下一篇: 楓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