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Fú Shòu Cǎo
別名 : 獻歲菊(《臺灣府志》),雪蓮(《西域見聞錄》),長春菊(《事物紺珠》),歲菊(《漳州府志》),冰里花、頂冰花(《東北植物藥圖志》) 出處 : 《現(xiàn)代實用中藥》 來源 : 為毛茛科植物側(cè)金盞花的帶根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疏林下或陰濕山坡的灌木叢中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干燥全草 毒性 : 春側(cè)金盞花中毒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強心甙 藥理作用 : ①強心作用側(cè)金盞花全草之浸劑及云南產(chǎn)短柱側(cè)金盞花全草提出之粗甙 性味 : 《現(xiàn)代實用中藥》:"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 強心,利尿。治心悸,水腫,癲癇。①《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強心利尿劑。"②《黑龍江中藥》:"治癲癇。"③《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心悸。"④《吉林中草藥》:"治心力衰竭。"⑤《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嚴(yán)重心悸癥,充血性心臟代償機能不全,心房纖維顫動,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酒浸或水浸汁,1~2分。 臨床應(yīng)用 : ①用于降低心率以側(cè)金盞花總甙注射液(每2毫升含總甙O.5毫克)靜脈注射,對2周以內(nèi)未用過強心甙類藥物,心率每分鐘在100次以上的快速心房纖顫以及竇性及室上性心動過違患者1次給予0.5~1毫克;對于近2周內(nèi)用過少量強心劑及有合并癥者,均適當(dāng)減量,1次給0.25~0.5毫克。以50%葡萄糖40毫升稀釋后緩慢注入。觀察56例,1次注射后15分鐘以內(nèi)心率下降30次以上、達到每分鐘100次以下,癥狀和部分體征均有顯著改善者22例;心率下降30次以下、10次以上,癥狀或部分體征有所緩解者29例;無效5例。實踐證明,本品降低心率作用迅速而顯著,維持時間可達1~3天;心電圖顯示其作用較溫和也較恒定,副作用較少。通常1次注射即能基本控制過快心率,以后口服維持,甚少需要多次注射。②治療慢型克山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用側(cè)金盞花全草提制的側(cè)金盞花甙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0.1毫克),行靜脈注射 備注 : 此外,新疆地區(qū)尚有同屬植物福壽草亦同等入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45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