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三齒粉、藜、咸卜子菜
來(lái)源 : 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 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
性味 : 甘、酸,平。
功能主治 : 利水澀腸。主治腹瀉。
用法用量 : 鮮草1兩水煎服;或干品3錢,鎖陽(yáng)2錢研粉,分2次沖服。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Fěn Lí
別名 : 三齒粉藜、咸卜子菜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野濱藜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邊、堿性草地,鹽漬化沙地、湖邊、河灘。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西北及黑龍江、吉林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莖具條棱及綠色色條,通常自基部分枝,枝細(xì)瘦,上部常彎曲,稍有白粉。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6-12m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zhǎng)圓狀卵形,長(zhǎng)2-7cm,寬0.8-2cm,先端鈍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利水澀腸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2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46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