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Fù Pén Zi Yè
別名 : 西國草(《海上集驗方》)。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掌葉覆盆子、插田泡等的莖葉。
性味 : 《綱目》:"酸咸,平,無毒。"
功能主治 : 治眼瞼赤爛,淚多,視物昏花,牙痛,臁瘡。①《本草拾遺》:"按絞取汁滴入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②《綱目》:"明目止淚,收濕氣。"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汁點目或研末撒。
復方 : ①治牙疼:覆盆子嫩葉搗汁,點目眥三、四次。無新葉,干者煎濃汁亦可。(《摘元方》)②治眼睛不見物,冷淚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西國草,日暴干,搗令極爛,薄綿裹之,以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點目中,即仰臥,禁酒、油、面。(《海上集驗方》)③治臁瘡:生覆盆子葉,瓦上煅干,研極細,干摻,紗扎,次日以新水濕去痂,又用溫漿水洗拭摻藥。(《仁齋直指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Fù Pén Zi Yè
別名 : 西國草、覆盆草葉
英文名 : leaf of Palmleaf Raspberry, leaf of Korean Raspberry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掌葉覆盆子的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chingii Hu.采收和儲藏:8月,果實采收后剪下葉子,洗凈,曬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qū),在山坡、路邊陽處或陰處灌木叢中常見。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掌葉覆盆子 落葉灌木,高2-3m。幼枝綠色,有白粉,有少數(shù)倒刺。單葉互生;葉柄長3-4.5cm;托葉線狀披針形;葉片近圓形,直徑5-9cm,掌狀5深裂,中裂片菱狀卵形,基部近心形,邊緣有重鋸齒,兩面脈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脈。花兩性;單生于短枝的頂端,花萼5,宿存,卵狀長圓形,萼裂片兩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圓鈍;直徑2.5-3.5cm;花梗長2-3.5cm;雄蕊多數(shù),花絲寬扁;花藥丁字著生,2室;雌蕊多數(shù),具柔毛,著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徑1.5-2cm,紅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
化學成分 : 干葉含覆盆子甙(goshonoside)F1、F2、F3、F4、F5、F6、F7。
歸經(jīng) : 胃;肝經(jīng)
性味 : 酸咸;平;無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明目,斂瘡。主眼臉赤爛,目赤腫痛,青盲,牙痛,臁瘡,癤腫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汁點眼;或研末撒。
復方 : ①治牙疼:覆盆子嫩葉搗汁,點目眥三、四次。無新葉,干者煎濃計亦可。(《摘元方》)②治眼暗不見物,冷淚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西國草,日暴干,搗令極爛,薄綿裹之,以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點目中,即仰臥,禁酒、油、面。(《海上集驗方》)③治腑瘡:生覆盆子葉,瓦上緞干,研極細,于摻,紗扎,次日以新水濕去頰,又用溫漿水洗拭摻藥。(《仁齋直指萬》)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挼絞取汁滴入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2.《綱目》:明目止淚,收濕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48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覆盆子
下一篇: 覆盆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