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Fǔ Qí Mò
別名 : 月下灰(《補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聲本草》),鐺墨(《開寶本草》),釜底墨(《本草圖經(jīng)》),鍋底墨(《普濟方》),鍋臍墨(《簡便單方》),鐺底煤(《品匯精要》),釜煤、釜炲(《綱目》),鍋底灰(《本草再新》)。
出處 : 《四聲本草》
來源 : 為雜草經(jīng)燃燒后,附于鍋臍或鍋底部之煙灰。
歸經(jīng) :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jīng)。"
性味 : 辛苦,溫。①《蜀本草》:"無毒。"②《綱目》:"辛,溫,無毒。"③《本草匯言》:"味苦,氣溫,無毒。"
功能主治 : 治吐血咯血,外傷出血,聤耳,口瘡。①《開寶本草》:"主血暈吐血,以酒和水細研溫服之,亦涂金瘡,生肌止血。"②《綱目》:"消食積,舌腫,喉痹,口瘡,陽毒發(fā)狂。"③《本草再新》:"補脾燥氣,敷瘡敗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3~4分。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搽。
復方 : ①治吐血,咯血:鍋底墨炒過,研細,井華水服二錢,連進三服。(《濟急仙方》)②治產(chǎn)血不下:鍋底墨煙,熱酒服二錢。(《生生編》)③治舌腫起如豬胞:釜下墨末,以酢敷舌上下,脫去更敷。若先決出血汁,竟,敷之彌佳。(《千金方》)④治聤耳,耳中痛,膿水出:月下灰吹滿耳,令深入,無苦,即自出。(《補缺肘后方》)⑤治孩子口內(nèi)瘡:鍋底墨細研,無時,指頭擦之。(《普濟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48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返顧馬先蒿
下一篇: 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