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
出處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lái)源 : 為景天科植物大葉火焰草的葉及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陰濕石隙 原形態(tài) : 大葉火焰草 性味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苦,平。" 功能主治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吐血,咳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6~1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小兒食積腹脹,潮熱,面色微黃:荷蓮豆葉景天七至八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 別名 : 大葉火焰草 英文名 : all-grass of Bigleaf Stonecrop 出處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大葉火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edum drmarioides Hance[S.drymarioides Hance var.genuium Hamet]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用沸水潦過(guò),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40m以下低山陰濕的石上或磚墻、碎石縫中。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河南、湖北東部、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大葉火焰草 一年生肉質(zhì)草本,高7-25cm?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歸經(jīng) : 肺;脾經(jīng)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吐血;咳血;外傷出血;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0-30g;鮮品絞汁,60-9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熱涼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光板貓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