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劑 : 廣東狼毒 guǎng dōng lá;ng dú;
別名 : 痕芋頭、木芋頭、野芋頭。
英文名 : 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來源 :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大型草本。莖粗壯,莖皮茶褐色,多黏液。葉聚生莖頂,卵狀戟形;葉柄粗壯,盾狀著生。佛焰苞下部筒狀,上部舟狀,黃綠色;肉穗花序圓柱形,短于佛焰苞,下部為雌花部分,白色,中間為不孕部分,上部為雄花部分,淡黃色,頂端附屬體淡綠色至奶黃色;無花被,雌花的子房l室,具數(shù)個基生胚珠;雄花具4個聚藥雄蕊。漿果紅色,卵狀,具1~2粒種子。
生境分布 : 生于山谷、水溝邊或村莊附近。分布于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江西、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以夏、秋季采挖者質(zhì)佳。挖取根莖,除去須根,切片,曬干。加工時應(yīng)避免汁液沾染皮膚,以免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
性狀 : 不規(guī)則近圓形、橢圓形或長方形塊片,片面卷曲不平。表皮菲薄,棕黃色,間有殘存深棕色的鱗葉。切面黃白色,富淀粉性,布滿粒狀點(diǎn)及纖維狀細(xì)筋脈。質(zhì)輕稍韌。氣微,味淡,嚼之麻舌。
性味歸經(jīng) : 味辛,性寒,有大毒。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生用或煎煮時間過短,會引起舌腫麻木,甚至有中樞神經(jīng)中毒癥狀。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用治斑痧發(fā)熱、絞腸痧、腹痛吐瀉。外用治癰疽腫毒、瘰疬痰核、疥癬、蛇犬咬傷。
主要成分 : 鮮根莖含海芋素、三半乳糖甘油酯、四半乳糖甘油酯。此外,還含葡萄糖、果糖、海韭菜苷、異海韭菜苷、胡蘿卜素、維生素等。
注意 : 有大毒。
摘錄 : 其他
摘錄 : 其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2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廣東海風(fēng)藤
下一篇: 廣東王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