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ànɡ Xiānɡ Ténɡ
別名 : 木賊楓藤(《浙扛天目山藥植志》),萬刺藤、犁頭楓(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yàn)方選編》),黃豆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出處 :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yàn)方選編》 來源 : 為大戟科植物石巖楓的根或莖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裸巖旁或石砌上,常緣石蔓生,喜石灰質(zhì)土壤。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陜西、福肄、臺灣、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 灌木或喬木,有時藤本狀 功能主治 :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yàn)方選編》:"祛風(fēng)。治毒蛇咬傷,風(fēng)濕痹痛,慢性潰瘍。" 復(fù)方 : 治關(guān)節(jié)疼痛:杠香藤枝葉、五加皮、鉆地風(fēng)各三至五錢,水煎服。(《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ànɡ Xiānɡ Ténɡ 別名 : 倒掛金鉤、木賊楓藤、萬刺藤、犁頭楓、倒金鉤、干香藤、巖桐麻、黃豆樹、青倒鉤、犁頭柴、舒力起、萬子藤、倒鉤柴、小金杠藤、青鉤藤、鬧鉤、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頭尖、大葉牛奶香、六角楓藤。 英文名 : Root ot stem of Creeping Mallotus 出處 : 出自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yàn)方選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石巖楓的根、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llotus repandus (Willd.)Muell.Arg.var.chrysocarpus(Pamp.)S.M.Hwang [M.chrysocarpus Pamp.;M.repandus auct.non Muell.Arg]采收和儲藏:根、莖,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河邊及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 原形態(tài) : 石巖楓 灌木或喬木 性狀 : 性狀鑒別 葉互生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水解鞣質(zhì)石巖楓鞣質(zhì)(repandusinin) 歸經(jīng) : 心;肝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yàn)方選編》:祛風(fēn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3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杠板歸
下一篇:
構(gòu)樹
《中華本草》:杠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