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āo Lú
別名 : 過羅、拘羅、物羅(《南越志》),瓜蘆(陶弘景),苦艼(《南越筆記》)。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山茶科植物皋蘆的葉。
生境分布 : 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灌木,全體與茶相似,惟枝干較粗大。葉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5~7厘米,鋸齒緣?;ㄒ干?,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花梗長。蒴果扁圓形?;ㄆ谇锛?。
性味 : ①陶弘景:"苦澀。"②《綱目》:"苦,平,無毒。"
注意 : 《綱目》:"胃冷者不可用。"
功能主治 : 治頭痛煩熱,喉痛,淋病,①《本草拾遺》:"煮為飲,止渴明目,除煩,不睡,消痰。"②《海藥本草》:"通小腸,治淋,止頭痛煩熱。"③《綱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āo Lú
別名 : 過羅、拘羅、物羅、瓜蘆、苦簦、苦艼。
英文名 : Largeleaf Tea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陶弘景:瓜蘆,木亦似茗,苦澀,取其葉作屑煮飲,即通夜不睡。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皋蘆的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f.macrophyll (Sieb.)Kitamura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集,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大葉茶 常綠灌木,全體與茶相似,惟枝干較粗大。葉長橢圓形,長10-15cm,寬5-7cm,邊緣有鋸齒?;ㄒ干?,白色,較茶藥略大;花梗長;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蒴果扁圓形。花期9-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幼嫩葉多干縮成條形,長1-4cm;老葉長橢圓形,長可達(dá)15cm。葉片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表面綠褐色或棕綠色;葉柄短;嫩葉紙質(zhì),老葉微革質(zhì),易碎。氣微清香,味苦、微澀。
歸經(jīng) : 心;肝;肺;膀胱經(jīng)
性味 : 苦;寒
注意 : 胃冷者不可用。
功能主治 : 清熱除煩;止渴;明目。主煩熱頭痛;口渴;目昏;咽喉腫痛;淋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煮為飲,止渴明目,除煩,不睡,消痰。2.《海藥本草》:通小腸,治淋,止頭痛煩熱。3.《綱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疳積藥
下一篇: 筀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