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uò Jiānɡ Lónɡ
別名 : 蒲地虎、地蜈蚣(《滇南本草》),地刷子(《中國中部植物》),伸筋草、扁心草(《貴州民間方藥集》),小伸筋、木金草、公魚秧草、風尾草、馬尾松(《湖南藥物志》),猴子草、猴子尾巴 出處 : 《滇南本草》 來源 : 為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疏林下和陽坡上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成分 : 含石松堿 性味 : ①《滇南本草》:"性大溫 功能主治 : 疏風勝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膀背疼痛,手足麻木不仁,周身經(jīng)絡(luò)疼痛,或用力過多,周身經(jīng)絡(luò)發(fā)困,腳腿轉(zhuǎn)筋,寒濕作脹酸痛:過江龍五兩(去葉),八仙草二兩,牛膝五錢,全當歸三兩 備注 : 本品在四川與同屬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通稱舒筋草,且同等使用,參見"舒筋草"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uò Jiānɡ Lónɡ 別名 : 蒲地虎、地蜈蚣、地刷子、伸筋草、扁心草、小伸筋、木金草、公魚秧草、鳳尾草、馬尾松、猴子草、猴子尾巴、舒筋草、烏龍不過江、過山龍、掃天晴明草、扁葉石松、仙人撒網(wǎng) 英文名 : Stem of Climbing Entada 出處 :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石松科植物扁枝石枝的全草或孢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L.)Holub.[Lycopodium complanatum L.]采收和儲藏:6-7月間采收全草,除去根莖、須根,曬干或鮮用。7-8個間小穗變黃,孢子成熟時采收,用40℃以下的溫度烘干,搓取孢子。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50m以上的山坡草地或林緣。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遼寧、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地刷子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莖蔓生;直立莖高30-40cm 化學成分 : 扁枝石松含生物堿:石松堿(lycopodine),N-甲基石松嵩堿(N-methyllycodine)等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辛 功能主治 : 祛風勝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行周身經(jīng)絡(luò)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59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過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