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yè)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隔山香

      中醫(yī)世家 2023-05-02 20:33:20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隔山香

      拼音注音 : Gé Shān Xiānɡ

      別名 : 金雞爪、雞爪參

      、香前胡
      、雞爪前胡、檸檬香堿草
      、香白芷
      、山竹香
      、九步香

      來(lái)源 : 傘形科當(dāng)歸屬植物隔山香Angelica citriodora Hance.,以根入藥

      。全年可采
      ,以秋季采質(zhì)量為佳
      ,洗凈鮮用或曬干、風(fēng)干切片

      性味 :

      、苦,微溫

      功能主治 : 行氣止痛

      ,活血散瘀,利濕解毒
      。用于胃痛
      ,腹痛,心絞痛
      ,頭痛
      ,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
      ,疝痛
      ,支氣管炎,肝硬化腹水
      ,閉經(jīng)
      ,阿米巴痢疾
      ,腮腺炎
      ,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0.3~1兩

      ,水煎服
      ,或研粉服0.5~1錢(qián)。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隔山香

      拼音注音 : Gé Shān Xiānɡ

      別名 : 雞山香(《植物名實(shí)圖考》)

      ,香白芷
      、假當(dāng)歸、土白芷(《廣西中獸醫(yī)藥植》)
      ,土當(dāng)歸
      、山黨參、天木香
      。十里香
      、野天竹(《江西草藥》),正香前胡
      、金雞爪
      、雞爪參、枸櫞當(dāng)歸(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巖風(fēng)
      、白花前胡
      、雄前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野茴香(江西《草藥手冊(cè)》)
      ,人參歸
      、雞瓜前胡(《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

      出處 : 《植物名實(shí)圖考》

      來(lái)源 : 為傘形科植物隔山香的根或全株

      。秋后采挖
      ,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野生于山坡向陽(yáng)的灌林或林緣

      。分布廣東、廣西
      、福建
      、浙江、江西
      、湖南等地
      。產(chǎn)浙江、廣西

      原形態(tài) : 隔山香

      ,又名:檸檬香堿草、檸檬當(dāng)歸
      。多年生草本
      ,高40~130厘米,全體光滑無(wú)毛
      。主根圓柱形或近紡錘形
      。莖直立,圓柱形
      ,有縱紋和淺溝紋
      ,上部分枝。葉有柄
      ,柄長(zhǎng)7~30厘米
      ,基部具寬鞘,葉片長(zhǎng)圓狀卵形至廣三角形
      ,3出式2回羽狀分裂
      ;裂片具柄,柄長(zhǎng)2~7厘米
      ;小裂片橢圓形至長(zhǎng)披針形
      ,長(zhǎng)3.5~6.5厘米,寬0.4~2.5厘米,先端漸尖
      ,基部漸狹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傘梗5~12
      ;總苞片8
      ,披針形;小總苞少數(shù)
      ,線形
      ,反折;萼齒明顯
      ,卵形
      ;花瓣5,白色
      ,倒卵形
      ,先端具內(nèi)折小舌片;雄蕊5
      ,花絲彎曲
      ,花藥橢圓形,縱裂
      ,2室
      ;花柱2,基部矮圓錐形
      ,子房下位
      ,2室。雙懸果橢圓形至廣卵圓形
      ,長(zhǎng)3~4毫米
      ,背部扁平
      ,背棱和中棱呈細(xì)線狀
      ,側(cè)棱具廣闊的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
      。果期9~10月。

      性狀 : 干燥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

      ,長(zhǎng)9~15厘米
      ,直徑0.8~1.5厘米。外表棕黃色或暗黃色
      ,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支根痕跡
      ,上端留有殘葉莖基。質(zhì)較堅(jiān)硬
      ,斷面黃白色
      。氣微香
      ,味甘微苦。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淀粉及揮發(fā)油

      ,又含黃酮甙
      、氨基酸、有機(jī)酸及糖類

      性味 : 苦辛

      ,平。①?gòu)V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辛苦
      ,微溫
      。"②《江西草藥》:"性平,味甘微苦
      。"③《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微辛
      ,平,無(wú)毒
      。"

      功能主治 : 疏風(fēng)清熱

      ,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治風(fēng)熱咳嗽
      ,心絞痛,胃痛
      ,瘧疾
      ,痢疾,經(jīng)閉
      ,白帶
      ,跌打損傷。①《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滋補(bǔ)強(qiáng)壯
      ,法風(fēng)行氣
      。治肺癆,肚痛
      ,心氣痛
      ,瘧疾,痢疾
      ,跌打
      ,閉經(jīng)。"②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根
      ,活血散瘀
      ,行氣止痛,止咳除痰。治心絞痛
      ,胃痛
      ,慢性咳嗽,毒蛇咬傷
      。"③《江西草藥》:"根:清熱解毒
      ,止咳止血。治白帶
      。"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根:發(fā)汗退熱
      。"⑤《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根:驅(qū)風(fēng)消腫,活血散瘀
      ,化氣止痛
      。主治胃痛,咯血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痛
      ,寒性膿瘍,慢性骨髓炎
      ,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根,煎湯

      ,3~5錢(qián)
      ;或浸酒。

      復(fù)方 : ①治感冒:巖風(fēng)根五錢(qián)

      ,紫蘇葉二錢(qián)
      ,生姜三片。水煎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蛴脦r風(fēng)花莖三至五錢(qián),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②治咳嗽多痰:巖風(fēng)根五錢(qián)
      。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風(fēng)熱咳嗽:隔山香根五錢(qián)
      。水煎服
      。(《江西草藥》)④治咳血:隔山香根三錢(qián)
      ,接骨金粟蘭根二錢(qián)
      ,雪見(jiàn)草三錢(qián),六月雪二錢(qián)
      。水煎服
      ,紅糖、米酒為引。(《江西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隔山香

      拼音注音 : Gé Shān Xiānɡ

      別名 : 雞山香

      、香白芷
      、假當(dāng)歸、土白芷
      、人參歸
      、雞爪前胡、土當(dāng)歸
      、山黨參
      、天木香、十里香
      、野天竹
      、正香前胡、金雞爪
      、雞爪能
      、枸櫞當(dāng)歸、天竹參
      、竹葉參
      、野當(dāng)歸、九步香
      、野茴香
      、過(guò)山香、滿山香
      、巖鷹爪

      英文名 : Root of Lemonfragrant Ostericum, Lemonfragrant Angelica Root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shí)圖考》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隔山香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Yuan et Shan, [Angelica citriodora Hance]采收和儲(chǔ)藏:秋后挖根,去其莖葉
      ,洗凈
      ,鮮用或曬干;夏
      、秋季采集全草
      ,去泥雜,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

      、灌木林下、林緣
      、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
      、福建
      、湖南
      、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高50-130cm。全株光骨無(wú)毛
      。根近紋錘形
      ,棕黃色,有少數(shù)支根
      。莖單生
      ,上部分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
      ,葉柄長(zhǎng)5-10cm?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
      ,葉柄長(zhǎng)5-10cm,基部膨大為短三角形的鞘
      ,稍抱莖
      ;葉片輪廓長(zhǎng)圓狀卵形至闊三角形,長(zhǎng)15-22cm
      ,寬13-20cm
      。末回裂片長(zhǎng)圓披針形至長(zhǎng)披針形,長(zhǎng)3-6.5cm
      ,寬0.4-2.5cm
      ,急尖,具小凸尖頭
      ,邊及中脈軟骨質(zhì)
      ,干后波狀皺曲,密一細(xì)齒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
      ,花序梗長(zhǎng)6-9cm;總苞片6-8
      ,披針形
      ;傘輻5-12;小總苞片5-8
      ,狹線形
      ,反折;小傘形花序有花10余朵
      ;花白色
      ;萼齒三角形狀卵形
      ;花瓣倒卵形
      ;花柱基矮圓錐形
      ,花柱叉開(kāi)。雙懸果廣卵圓形
      ,長(zhǎng)3-4mm
      ,寬3-3.5cm,金黃色
      ,有光澤
      ,表皮細(xì)胞凸出成顆粒狀突起,背棱有狹翅
      ,寬于果體
      ,棱槽中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2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8月,果期8-10月

      化學(xué)成分 : 根中含反式-異蒔蘿腦(E-isodillapi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異蒔蘿腦乙二醇(isodillapiolglycol)[1]

      藥理作用 : 1

      、鎮(zhèn)咳、祛痰及抗炎作用 隔山香蒸餾液對(duì)氨水所致豚鼠咳嗽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
      ,可促進(jìn)小鼠支氣管排出酚紅
      ,表明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對(duì)大鼠足腫脹炎癥的抑制率
      ,與0.25%地塞米松相近[1]
      。2、對(duì)平滑肌的作用 從隔山香根乙醚提取物中分得的結(jié)晶異蒔蘿腦(Ⅰ)用吐溫-80配制成混懸液
      ,發(fā)現(xiàn)對(duì)離體兔腸
      、豚鼠氣管、兔主動(dòng)脈條均有一定解痙作用
      ,同時(shí)也能抑制在位小腸蠕動(dòng)[2]
      。3、抗菌作用 體外抑菌試驗(yàn)
      ,隔山香蒸餾液對(duì)甲
      、乙型鏈球菌、流感村菌及肺炎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性味 : 味辛

      ;微苦
      ;性平

      功能主治 : 疏風(fēng)清熱;祛痰止咳

      ;消腫止痛
      。主感冒;咳嗽
      ;頭痛
      ;腹痛;痢疾
      ;肝炎
      ;風(fēng)濕痹痛;疝氣
      ;月經(jīng)不調(diào)
      ;跌打傷腫;瘡癰
      ;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根

      ,煎湯,6-15g
      ;或研末
      、泡酒。外用:適量
      ,搗敷
      ;或煎湯洗。

      復(fù)方 : ①治感冒:巖風(fēng)根五錢(qián)

      ,紫蘇葉二錢(qián)
      ,生姜三片。水煎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蛴脦r風(fēng)花莖三至五 錢(qián)。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咳嗽多痰:巖風(fēng)根五錢(qián)
      。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fēng)熱咳嗽:隔山香根五錢(qián)
      。水煎服
      。(《江西草藥》) ④治咳血:隔山根三錢(qián),接骨金粟蘭根二錢(qián)
      ,雪見(jiàn)草三錢(qián)
      ,六月雪二錢(qián)。水煎服
      ,紅糖
      、 米酒為引
      。(《江西草花》)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滋補(bǔ)強(qiáng)壯,祛風(fēng)行氣

      。治肺癆
      ,肚痛,心氣痛
      ,瘧疾
      ,痢 疾
      ,跌打
      ,閉經(jīng)。2.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根
      ,活血散瘀
      ,行氣止痛,止咳除痰
      。治心絞痛
      ,胃 痛,慢性咳嗽
      ,毒蛇咬傷
      。3.《江西草藥》:根:清熱解毒,止咳止血
      。治白帶
      。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根:發(fā)汗退熱。5.《廣西審判 用中草藥新選》:根:驅(qū)風(fēng)消腫
      ,活血散瘀
      ,化氣止痛。主治胃痛
      ,咯 血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痛,寒性膿瘍
      ,慢性骨髓炎
      ,腹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60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ái)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ái)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shù)、羊咪青
      、青心草
      、臭大青、鴨公青
      、淡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