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uǐ Gài
別名 : 地蓋(《別錄》),鬼傘、朝生(陶弘景),鬼屋(《本草拾遺》),鬼菌(《廣菌譜》) 出處 : 《別錄》 來(lái)源 : 為鬼傘科植物墨汁鬼傘或糞鬼傘的子實(shí)體 原形態(tài) : ①墨汁鬼傘菌蓋卵形 化學(xué)成分 : 墨汁鬼傘含異戊胺 性味 : ①《別錄》:"甘,平,無(wú)毒。"②《本草拾遺》:"有小毒。" 功能主治 : 治小兒癇病,疔腫,惡瘡。①《別錄》:"主小兒寒熱癇。"②《本草拾遺》:"和醋敷腫毒,惡瘡。"③《綱目》:"燒灰治疔腫,以針刺釀四邊,納灰入內(nèi),經(jīng)宿出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uǐ Gài 別名 : 朝菌、地蓋、鬼傘、朝生、鬼屋、鬼菌、朝生地蓋 出處 : 出自《名醫(yī)別錄》:鬼蓋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傘菌科真菌墨汁鬼傘、糞鬼傘等的子實(shí)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l.) Fr., Coprinus sterquilinus Fr.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墨汁鬼傘生于柳及楊樹(shù)干旁的地上或道旁。2.糞鬼傘生于糞堆上。資源分布:1.墨汁鬼傘分布河北、甘肅、青海、四川、江蘇。2.糞鬼傘分布河北、江蘇、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1.墨汁鬼傘,菌蓋卵形,伸展后寬4-11cm,灰色,有光澤,中部褐色,有細(xì)小鱗片,邊緣往往花瓣?duì)罨蛴姓奂y;菌肉薄,白色,可口;柄白色,有絲狀光澤 化學(xué)成分 : 墨汁鬼傘含異戊胺(Isoamylamine)、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性味 : 甘;平 注意 : 不宜與酒 功能主治 : 解毒療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小兒寒熱癎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61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鬼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