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Guì Yú Dǎn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鮨科動物鱖魚的膽。臘月采取,懸掛于通風無日處,陰干用。
性味 : 《綱目》:"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 《綱目》:"治骨鯁不拘久近。"
復方 : 治小兒、大人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臘月中取鱖魚膽,懸北檐下令干,每有魚鯁,即取一皂子許,以酒煎化溫呷,若得逆便吐,骨即隨頑涎出,若未吐,更吃溫酒,但以吐為妙,酒即隨性量力也。若卒求鱖魚不得,蠡魚、鯇魚、鯽魚(膽)俱可,臘月收之甚佳。(《勝金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Guì Yú Dǎn
英文名 : Mandarinfish gallbladder, Anbua gallbladder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鮨科動物鱖魚的膽。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采收和儲藏:冬、春季捕得鱖魚后,剖腹,取出膽囊,放通風處陰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該魚是我國特產(chǎn)。食物主要為魚類、蝦類等。資源分布:分布于國內(nèi)各江河、湖泊中。
原形態(tài) : 鱖魚,體側(cè)扁,較高,背部隆起。頭側(cè)扁,口大,略傾余,下頜突出。側(cè)線鱗121-128,背鰭Ⅻ-13-15,臀鰭Ⅲ-9-11。體色棕黃,背部橄欖色,腹部灰白。體側(cè)及各鰭的軟鰭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點。由吻端穿過眼徑有一條黑紋。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 軟堅化刺。主諸骨鯁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以酒煎化,含咽,適量。
復方 : 洽小兒、大人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臘月中取撅魚膽,懸北檐下令干,每有魚鯁,即取一皂子許,以酒煎化溫呷,若得逆便吐,材即隨頑涎出,若未吐,更吃溫酒,但以吐為妙,酒即隨性量力也。若卒求鱖魚不得,蠡魚、皖魚、鯽魚(膽)俱可,臘月收之甚佳。(《勝金方》)
各家論述 : 《綱目》:治骨鯁不拘久近。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6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鱖魚
下一篇: 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