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苦
拼音注音 : Huá Yīnɡ Sù
別名 : 山罌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裂葉野罌粟的果殼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pever nudicaule L.var.chinense(Regel)Fedde采收和儲藏:全草,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果實,夏、秋季采,取果殼,除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2650m的山坡、溝邊草地或高山草甸。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等地;云南中甸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裂葉野罌粟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裂葉野罌粟果實含野罌粟堿(nudicauline),黑水罌粟堿甲醚(amurensinine),斑點亞洲罌粟米定堿(re-framidine) 藥理作用 : 1.鎮(zhèn)咳 性味 : 酸 注意 : 有痰熱實邪者禁服 功能主治 : 斂肺止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63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