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ǎi Sōnɡ Zǐ
別名 : 松子(《海藥本草》),松子仁(《本草衍義》),新羅松子(《綱目》)。
出處 : 《開寶本草》
來源 : 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果熟后采收,曬干,去硬殼,取出種子,置干燥處保存。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濕潤的緩山坡或排水良好的平坦地,多與闊葉樹成混交林。分布東北。
原形態(tài) : 紅松,又名:海松(《開寶本草》),新羅松(《綱目》),果松、紅果松、朝鮮五葉松。常綠大喬木,高可達(dá)30余米。樹皮灰褐色,鱗狀裂開。小枝暗褐色,密生銹褐色茸毛,新枝棕黃色,密被茸毛。葉針形,5針一束,粗硬,三棱形,長8~12厘米,外側(cè)暗綠色,內(nèi)側(cè)具5~7排白色氣孔線,邊緣有細(xì)鋸齒;葉鞘早落?;▎涡?;雄花序圓柱狀,生于新枝基部,密集成穗狀,呈紅黃色;雌花序生于主枝或閱枝的先端,單生或數(shù)個集生,有長柄。球果大,卵狀長圓形,長9~14厘米,徑6~8厘米,初為綠色后變黃褐色;果鱗菱形或鱗狀卵形,頂端伸長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種子。種子卵狀三角形,無翅,紅褐色,長12~18毫米,寬9~16毫米?;ㄆ?月。果期10~11月。
化學(xué)成分 : 種于含脂肪油74%,主要為油酸酯、亞油酸酯。另尚含掌葉防己堿、蛋白質(zhì)、揮發(fā)油等在紅松的油樹脂中含有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蒈烯-3、香檜烯、月桂烯、二戊烯、β-水芹烯、γ-松油烯、對-聚傘花素、瑟模環(huán)烯、異瑟模環(huán)烯醇、4-表異瑟模環(huán)烯醇、貝殼杉二醇、蘭伯松脂酸、蘭伯松脂酸甲酯、3,5-二甲氧芪、順式新冷杉烯醇、18-降脫氫松香-4α-醇、19-降脫氫松香-4(18)-烯脫氫-15-羥松香-18-酸甲酯、衣蘭烯、長葉烯、紅松烯。葉中分離出兩個生物堿:4-α-哌可啉和松里汀。
歸經(jīng) : 入肝、肺,大腸經(jīng)。①《玉楸藥解》:"入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jīng)。"②《要藥分劑》:"入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 甘,溫。①《海藥本草》:"味甘,大溫,無毒。"②《開寶本草》:"味甘,小溫,無毒。"③《玉楸藥解》:"味甘辛,氣平。"
注意 : 《本草從新》:"便溏精滑者勿與;有濕痰者亦禁。"
功能主治 : 養(yǎng)液,熄風(fēng),潤肺,滑腸,治風(fēng)痹,頭眩,燥咳,吐血,便秘。①《海藥本草》:"主諸風(fēng),溫腸胃。"②《日華子本草》:"逐風(fēng)痹寒氣,虛羸少氣,補(bǔ)不足,潤皮膚,肥五臟。"③《開寶本草》:"主骨節(jié)風(fēng),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潤五臟,不饑。"④《本草衍義》:"與柏子仁同治虛秘。"⑤《綱目》:"潤肺,治燥結(jié)咳嗽。"⑥《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補(bǔ)氣養(yǎng)血,潤腸止渴,溫中搜風(fēng)。"⑦《本草再新》:"潤肺健脾,斂咳嗽,止吐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膏、丸。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痹寒氣,虛羸少氣,及五臟勞傷,咳嗽吐痰,骨蒸盜汗,心神恍惚,飲食不甘,遺精滑泄:松實仁八兩,麥門冬(不去心)一斤,金櫻子、枸杞子各八兩,熬膏,少加煉蜜收。每早晚白湯調(diào)服十余茶匙。(蘇軾)②治肺燥咳嗽:松子仁一兩,胡桃仁二兩。研膏,和熟蜜半兩收之。每服二錢,食后沸湯點服。(《玄感傳尸方》鳳髓湯)③治老人虛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蠟丸桐子大。以少黃丹湯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義》)④潤心肺,和大腸:松子同米煮粥食。(《士材三書》松子粥)
各家論述 : ①《本草經(jīng)疏》:"海松子,氣味香美甘溫。甘溫助陽氣而通經(jīng),則骨節(jié)中風(fēng)水氣,及因風(fēng)頭眩死肌自除矣。氣溫屬陽,味甘補(bǔ)血,血氣充足,則五腳自潤,變白不饑所由來矣。"②《本經(jīng)逢原》:"海松子,甘潤益肺,清心止嗽潤腸,兼柏仁、麻仁之功,溫中益陰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藥也。"③《玉楸藥解》:"松子仁與柏子仁相同,收澀不及而滋潤過之,潤肺止嗽,滑腸通秘,開關(guān)逐痹,澤膚榮毛,亦佳善之品。"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ǎi Sōnɡ Zǐ
別名 : 松子、松子仁、新羅松子
出處 : 1.《開寶本草》:海松子,生新羅。如小栗三角其中仁香美,東人食之當(dāng)果,與中士松子不同。2.《本草綱目》:海松子,出遼東及云南,其樹與中士松樹同惟五葉一叢看,球內(nèi)結(jié)子大如巴豆而有三棱,一頭尖爾,久收亦油。馬志謂似小栗,殊失本體。中土松子女如柏子,亦可人藥,不堪果實。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P.mand-schurica Rupr.;Apinus koraiensis (Sied.et Zucc.)Moldenke]采收和儲藏:9-10月果熟后采收,曬干后,取出種子,生用或炒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1800m的針闊葉混交林中。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 喬木,高50m,胸圍1m。幼樹皮灰褐色,大樹皮灰褐色或灰色,不規(guī)則鱗片狀縱,脫后露出紅褐色內(nèi)皮。一年生枝密生黃褐色柔毛;冬芽淡紅褐色,長圓狀卵形,先端尖。針葉5針一束,長6-12cm,粗硬,直,邊緣有鋸齒,背面通常無氣孔線,腹面每側(cè)有6-8條氣孔線,橫切面近三角形,內(nèi)見3個樹脂道,中生,葉鞘早落。雄球花橢圓狀圓柱形,紅黃色,長7-10mm,密集新枝下部成穗狀;雌球花綠褐色,圓柱狀卵圓形,直立,單生或數(shù)個集生。球果圓錐狀卵圓形、圓錐狀長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9-14cm,徑6-8cm,梗長1.5cm,熟后種鱗張開;種鱗菱形先端鈍,向外反曲,鱗盾黃褐色,三角形或斜方狀三角形,外面有皺紋,鱗臍不顯著。種子大,暗紫褐色或褐色,倒卵狀三角形,微扁,長1.2-1.6cn?;ㄆ?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種子倒卵狀三角形,無翅,紅褐色,長1.2-1.6cm,寬7-10mm。種皮堅硬,破碎后或可見種仁,卵狀長圓形,先端尖,淡黃色或白色。有松脂樣香氣,味淡有油膩感。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止杈酸(abscisic acid)和揮發(fā)油,揮發(fā)油由26個烴類、17個酯類、16個醛類、12個酮、31個醇、11個堿、2個酸等組成。種子油含亞油酸(linoleic acid),須-5,9-十八碳二烯酸(cis-5,9-octadecadienoic acid),須-5,9,12-十八碳三烯酸(cis-5,9,12-octadecatrienoic acid),須-5,11,14-二十碳三烯酸(cis-5,11,14-eicosatrienoic acid)等。
藥理作用 : 海松子油為不飽和脂肪酸,有抑制家兔實驗性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家兔灌胃給矛海松子油10ml/只(相當(dāng)于生藥海松子仁5.5g/kg)可以防治同時喂飼膽固醇所致的主動脈病變,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占主動脈總面積的百分率,由單飼膽固醇的34.20%降至20.32%;而且使動脈硬化的病變程度減輕。但降低膽固醇作用不明顯;還能升高血清總脂含量,這可能是不飽和脂肪酸能與膽固醇結(jié)合成酯,后者容易;轉(zhuǎn)運、代謝和排泄。海松子粗提物體外溶石實驗表明:海松子對膽固醇及含膽固醇量較多的混合型膽石有較好的溶化和溶解作用,所剩顆粒較小較少;對含膽色素量較多的混合型結(jié)石溶解時間延長,所剩顆粒較多較大;對但色素結(jié)石不溶。
歸經(jīng) : 肝;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 甘;性微溫
注意 : 《本草從新》:便德精滑者勿與;有濕痰者亦禁。
功能主治 : 潤燥,養(yǎng)血,祛 風(fēng)。。主肺燥干咳,大便虛秘,諸風(fēng)頭眩,骨節(jié)風(fēng),風(fēng)痹。并有潤澤皮膚,敷榮毛發(fā)的功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入丸、膏中。。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痹寒氣,虛羸少氣,及五臟勞傷,咳嗽吐痰,骨蒸盜汗,心神恍惚,飲食不甘,遺精滑泄:松實仁八兩,麥門冬(不去心)一廳,金櫻子、枸杞子各八兩。熬膏,少加煉蜜收。每早晚白湯調(diào)服十余茶匙。(蘇軾)②治肺燥咳嗽:松子仁一兩,胡桃仁二兩。研膏,和熟蜜半兩收之。每服二錢,食后沸湯點服。(《玄感傳尸方》風(fēng)髓湯)③治老人虛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蠟丸桐子大。以少黃丹湯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義》)④潤心肺,和大腸:松子同米煮粥食。(《士材三書》松子粥)
各家論述 : 1.《本草經(jīng)疏》:海松子,氣味香美甘溫。甘溫助陽氣而通經(jīng),則骨節(jié)中風(fēng)水氣,及因風(fēng)頭眩死肌自除矣。氣溫屬陽,味甘補(bǔ)血,血氣充足,則五臟自潤,變白不饑所由來矣。2.《本經(jīng)逢原》:海松子,甘潤益肺,清心止嗽潤腸,兼柏仁、麻仁之功,溫中益陰之效中乙肺燥痰、干咳之良藥也。3.《玉楸藥解》:松子仁與柏子仁相同,收澀不及而滋潤過之,潤肺止嗽,滑腸通秘。開關(guān)逐痹,澤膚榮毛,亦佳善之品。4.《海藥本草》:主諸風(fēng),溫腸胃。5.《日華子本草》:逐風(fēng)痹寒氣,虛羸少氣,補(bǔ)不足,潤皮膚,肥五臟。6.《開寶本草》:主骨節(jié)風(fēng),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潤五臟,不饑。7.《本草衍義》:與柏子仁同治虛秘。8.《綱目》:潤肺,治燥結(jié)咳嗽。9.《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補(bǔ)氣養(yǎng)血,潤腸止渴,溫中搜風(fēng)。10.《本草再新》:潤肺健脾,斂咳嗽,止吐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68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海杧果
下一篇: 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