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ú Dǎn
出處 :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 為犬科動物狐的膽。將狐殺死后,剖腹,取出膽囊,陰干。
性味 : 《陸川本草》:"甘苦,寒。"
功能主治 : 治癲癇,心氣痛,瘧疾。①《綱目》:"辟邪瘧,解酒毒。"②《陸川本草》:"瀉膽火,治癲癇。"③《四川中藥志》:"風干研細兌開水服,治心氣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0.5~1錢;或入丸劑。
復方 : 治瘧,寒熱發(fā)作無時:砒霜半兩,朱砂半兩,麝香一分,阿魏一分,狐膽一枚,黃丹一分,綠豆面一分。上藥,都細研令勻,五月用粽子尖,和丸如梧桐子大??招募鞍l(fā)前,以冷醋湯下二丸,忌食熱物。(《圣惠方》狐膽丸)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ú Dǎn
別名 : 狐
英文名 : Fox gallbladder
出處 :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犬科動物狐貍和南狐的膽。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Vulpes vulpes Linnaeus2.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采收和儲藏:捕殺后,剖腹,取出膽囊,陰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森林、丘陵、草原等地。穴居樹洞,土穴中常抱尾而睡。和動敏捷,食物雜。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1.狐貍,體長約75cm,重7.5kg。顏面狹窄,吻尖。四肢短,尾粗長,超過體長的一半,且其毛蓬松,身上有特殊的狐騷味。頭部棕灰色,吻端棕黑色,下頜污白色,耳背黑色或棕黑色。背部紅棕色,體側(cè)黃褐色,腹部黃白色。四肢棕色或淺褐色,前后肢外側(cè)有一條黑紋。尾色同背部,尾端白色。毛色因個體而有差異。2.南狐,體形似狗,中等細長。重7.5kg左右,外形與上種類似,亦有腭臭。毛色變化較大,通常標準者,其頭、軀、尾為赤褐色;深者赤色,淺者黃褐色。個體頭部灰棕色;唇、下頦至前胸暗白色;頸、肩、體兩側(cè)稍黃色,背部紅棕色;腹面白色或黃白色,尾尖白色。前后肢外側(cè)的黑褐色帶紋,其寬狹不等。
歸經(jīng) : 心;肝;膽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 開竅;鎮(zhèn)驚;清熱健胃。主昏厥;癲癇;心痛;瘧疾;納呆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干燥研末,1.5-3g,或入丸劑。
各家論述 : 1.《本草綱目》:辟邪瘧,解酒毒。2.《陸川本草》:瀉膽火,治癲癇。3.《四川中藥志》:風干研細兌開水服,治心氣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2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狐腸
下一篇: 猴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