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uān Yóu
來源 : 鼬科動物狗獾Meles meles L.的脂肪經(jīng)加工而成。秋冬捕捉。
炮制 : 取肉油,洗凈,切碎,置鍋內(nèi)煉油,去渣,放冷后加入冰片適量(獾油1斤用冰片5錢),攪拌均勻,分裝。
性味 : 甘、酸,平。
功能主治 : 生肌止痛。用于燒燙傷,酒齄鼻(酒糟鼻)。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涂患處,每天1~2次。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Huān Yóu
別名 : 獾子油(《黑龍江中藥》)。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源 : 為鼬科動物狗獾的脂肪油。冬季捕捉,此時脂肪最厚。殺死后,取其皮下脂肪及腸網(wǎng)膜上脂肪,入鍋中熬煉成淡黃色的脂油,濾去油渣即成。
功能主治 : 治中氣不足,子宮脫垂,咳血,痔瘡,疳瘡,疥癬,白禿,燙傷,凍瘡。①《綱目拾遺》:"治頭止白禿。"②《山東中藥》:"外敷治湯火傷。"③《黑龍江中藥》:"內(nèi)服可補中益氣,殺蟲潤腸,止咳血,胸腹脹;外用治內(nèi)外痔瘡,火燒水燙,小兒疳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溶化入湯劑。外用:涂擦。
復(fù)方 : ①治子宮脫垂:獾子油三錢,雞蛋七個。將油熬開后加適量水,打入雞蛋,趁熱服下,一日一次,連續(xù)服用。②治半身不遂:獾油一斤,豆腐十塊。將豆腐用獾子油炸熟,食量不限,日服二至三次。③治火燙、凍瘡:獾子油涂患處。④治疥癬:獾子油涂患處,微火烤之,每日二次。(①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藥》)⑤治白禿:獾油,火烤,擦三、四次。如年久者,恐不生發(fā),以枸杞子煎湯飲。(《年希堯集驗良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uān Yóu
別名 : 獾子油
英文名 : Badger Fa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狗獾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es meles Linnaeus采收和儲藏:冬季捕捉,宰殺后,剝皮,剖腹,取其皮下脂肪有腸網(wǎng)膜上的脂肪,煉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森林、山坡的灌叢、田野及湖泊、河流旁邊。洞居,晝伏夜出, 雜食。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青海、江蘇、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狗獾,屬鼬類中較大種,體長45-55cm,重10-12kg。體肥大頸部粗短。鼻端尖,鼻墊與上唇間被毛。耳短眼小,四肝粗短,前后足趾具利爪,尾較短。頭部毛短,有3條白色縱紋,在其中隔以兩條黑棕色紋。耳背黑棕色,耳緣白色。下頜、喉部黑棕色。體背有長而粗的針毛,整個背部顏色為黑棕色與白色混雜;體側(cè)白色毛居多;腹面、四肢黑棕色,爪棕黑色。尾端為黃白色。
性狀 : 性狀鑒別,本品呈淺黃色凝固的油膏狀,微有香氣。
炮制 :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置熱鍋內(nèi)加熱,化開,過濾,晾涼。
歸經(jīng) : 脾;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平
注意 : 脾虛濕阻或濕熱內(nèi)蘊;食欲不振,苔厚粘者慎服。
功能主治 : 補中益氣;潤膚生??;解毒消腫。主中氣不足;子宮脫垂;貧血;胃潰瘍;半身不遂;關(guān)節(jié)疼痛;皮膚皸裂;痔瘡;疳瘡;痊癬;白禿;燒燙傷;凍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溶化入湯劑,5-15g。外用:適量,涂擦。
復(fù)方 : ①治子宮脫垂:獾子油三錢,雞蛋七個。將油熬開后加適量水,打入雞蛋,趁熱服下,一日一次,連續(xù)服用。②治半身不遂:獾油一斤,豆腐十塊,將豆腐用獾子油作熟,食量不限,日服二至三次。③治火燙、凍瘡:獾子油涂患處。④治疥癬:獾子油涂患處,微火烤之,每日二次,(①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藥》)⑤治白禿;獾油,火烤,擦三、四次。如年久者,恐不生發(fā),以拘記子煎湯飲。(《年希堯集驗良方》)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2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猴高鐵
下一篇: 獾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