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G,中藥,紅土子" />
拼音注音 : Hónɡ Tǔ Zǐ
別名 : 比子草(《中國(guó)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出處 :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 為豆科植物四川山螞蝗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地上。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陜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小灌木。莖高40~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和分枝同具棱角,被緊貼著的短柔毛,后變無毛。3出復(fù)葉,小葉狹披針形,頂端者長(zhǎng)4.2~6.8厘米,闊1~1.3厘米,側(cè)生者較小,先端急尖,邊緣微帶波狀,上面幾無毛,下面脈上疏被短柔毛;葉柄長(zhǎng)1~2.5厘米;托葉披針狀鉆形,脫落,長(zhǎng)6~10毫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蛞干蝽斏L(zhǎng)達(dá)26厘米 功能主治 : 《中國(guó)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治瘧。打爛,面粉調(diào),蒸餅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ónɡ Tǔ Zǐ 別名 : 紅土子草、紅清酒缸、過路清、蚍子草、路邊青。 英文名 : Herb of Szechwan Podocarpium 出處 :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四川山螞蝗的全株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坡上。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 原形態(tài) : 四川長(zhǎng)柄山螞蝗 小灌木,高約1m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桂圓柱形,直徑1-1.5cm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截瘧。主潮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中國(guó)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治瘧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紅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