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ónɡ Tóu Xiǎo Xiān
別名 : 毛干藥、甲冬仗、那豬草(《廣西藥枝名錄》),紫背倒提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出處 :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為菊科植物毛艾納香的全草。春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研粉備用。
生境分布 : 生于溝邊、田埂。分布我國西南和南部。
原形態(tài) : 一至二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莖直立。密被淡黃色長毛。單葉互生,橢圓形,長2~4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稍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葉緣有細(xì)尖齒。頭狀花序,排成緊密圓錐狀;總苞片紫紅色;花全部管狀,紫色。瘦果極小;被疏毛,頂生白色冠毛。
性味 :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平。"
功能主治 : 清熱,化痰止咳。治風(fēng)熱咳喘,頭痛,鼻淵,胸膜炎,乳腺炎。①《廣西藥植名錄》:"止咳,消痰。治頭痛,鼻淵,皮膚干燥。"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退燒。治春溫風(fēng)熱,肺炎,喘咳,胸膜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ónɡ Tóu Xiǎo Xiān
別名 : 紫背倒提壺、肥兒寶、那豬草、紅頭草
英文名 : Herb of Pubescent Blumea
出處 :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柔毛艾納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mollis (D. Don) Merr. [Erigeron molle D. Don; Blumea D.Don;Blumea Wightiana DC.; B. paruifolia DC.]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900m的田野或代曠草地。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西南有浙江、江西、臺灣、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柔毛艾納香 草本,高60-90cm。柱根直立,有纖維狀叉開的側(cè)根。莖分枝或不分枝,具溝紋,被開展的白色長柔毛和具柄腺毛,節(jié)間長3-5cm。下部葉有長達(dá)1-2cm的柄;葉片倒卵形,長7-9cm,寬3-4cm,先端圓鈍,基部楔狀漸狹,邊緣有密細(xì)齒,兩面被絹狀長柔毛,下面較密,側(cè)脈5-7對,不抵邊緣;中部葉具短被絹狀長柔毛,下面較密,側(cè)脈5-7對,不抵邊緣;中部葉具短柄,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3-5cm,寬2.5-3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尖;上部葉漸小,近無柄。頭狀花序多數(shù),通常3-5個簇生,密集成聚傘狀花主鄧,再排成大圓錐花序,花序柄長達(dá)1cm,被密片近4層,紫色至淡紅色,花后反折,外層線形,背面被密柔毛和腺體,中層背面被疏毛,內(nèi)層狹,長于外層2倍;花托扁平,蜂窩狀;花紫紅色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雌花多數(shù),花冠檐部3齒裂;兩性花約10-個,花冠檐部5淺裂。瘦果圓柱形,被短柔毛;冠毛白色,糙毛狀,易脫落?;ㄆ趲缀跞?。
性狀 : 性狀鑒別 柱根粗直,有纖維狀叉開的側(cè)根。莖分枝或少有不分枝,具溝紋,被白色長柔毛,雜有具柄腺毛。單葉互生,具葉柄;葉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基部楔狀漸狹,頂端圓鈍,葉緣具密細(xì)齒,兩面被絲狀長柔毛,中脈在下面明顯凸起,側(cè)脈弧狀或斜上升,網(wǎng)脈明顯??偘鷪A柱形;總苞片草質(zhì),紫色或淡紅色,花后反折,背面被柔毛;花托扁平,蜂窩狀,無毛?;ㄗ霞t以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氣微,味微苦。
化學(xué)成分 : 含正三十烷(n-triacont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2,3-二甲氧基-對-聚傘花素(2,3-dimethoxy-p-cymene),2,4,5-三甲氧基烯丙基苯(2,4,5-trimethoxyallylben-z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2-甲基-5異丙基環(huán)戊烯基羥酸(2-methyl-5-isopropylcyclopentene carboxylic acid)[1];菊油環(huán)酮(chrysantheneone)[1,2]及單萜(monoterpene)[2]等。
藥理作用 : 1.抗炎作用 將紅頭草煎液3g/kg、6g/kg分別涂于小鼠耳部,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癥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給大鼠腹腔注射6g/kg、8g/kg也有顯著的抗蛋清性足跖腫脹的作用[1]。2.解熱作用 紅頭草煎液3g/kg灌胃,對鮮啤酒酵母液所致大鼠高熱有顯著的解熱作用[1]。3.鎮(zhèn)痛作用 經(jīng)熱板法及化學(xué)特質(zhì)刺激法實驗表明,紅頭草煎液3g/kg、6g/kg小鼠灌服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1]。4.毒性 紅頭草煎液小鼠灌胃的LD50為140±11.8g/kg,中毒開始有興奮現(xiàn)象,后呼吸急促[1]。
性味 : 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 清肺止咳;解毒止痛。主肺熱咳嗽;小兒疳積;頭痛;鼻淵;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搗爛沖開水含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涂。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止咳,消痰。治頭痛,鼻淵,皮膚干燥。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退燒。治春溫風(fēng)熱,肺炎,喘咳,胸膜炎,乳腺炎。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4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天葵
下一篇: 紅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