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ónɡ Chuán Mù Zǐ
出處 : 出自《陸川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刺栲的種仁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原形態(tài) : 常綠喬木 化學(xué)成分 : 莖含17(21)-何帕烯-3β-醇乙酸酯[hop-17(21)-en-3β-yl acetate],無羈萜酮(friedelin),無羈萜-3β-醇(friede-lan-3β-ol),β-粘霉烯醇(glutin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烯-3-酮-6β-醇(stigmast-4-en-3-one-6β-ol)。葉含蒲公英賽醇(taraxerol),22-羥基何帕酮(22-hydroxy-hopanone),和β-谷甾醇。 性味 : 甘;性溫 功能主治 : 健胃消食。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炒食或煮食,15-30g. 各家論述 : 《陸川本草》:滋養(yǎng)強壯,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虛泄瀉。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椋子
下一篇:
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