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ónɡ Shí ěr
別名 : 石耳子、黃底石耳
來(lái)源 : 地衣類石耳科石耳屬植物紅腹石耳Gyrophora hypocrocina Jatta,以葉狀體入藥。夏季雨后或細(xì)雨天采收 性味 : 淡、微苦 功能主治 : 健胃消食,理氣止痛 用法用量 : 3~5錢 備注 : (1)同屬植物黑石耳Gyrophora ternata Ach.與前種近似,可作紅石耳的類同品入藥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Hónɡ Shí ěr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lái)源 : 為臍衣科植物紅腹臍衣的子實(shí)體 生境分布 : 生高山石上 原形態(tài) : 紅腹臍衣,又名:紅腹石耳、黃底石耳。地衣體成葉狀,輪廓不規(guī)則,直徑13~28毫米,邊緣裂片很深 化學(xué)成分 : 朱紅革殼衣含10余種氨基酸 性味 : 淡微苦 功能主治 : 健胃消食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 : ①治小兒疳積 備注 : 此外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ónɡ Shí ěr 別名 : 紅石耳子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石耳科植物紅腹石耳的地衣體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帶的巖石表面,單生或成片生長(zhǎng)。也見(jiàn)于巖石縫中的風(fēng)化石礫中。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 原形態(tài) : 地衣體單片狀 性狀 : 性狀鑒別 地衣體單葉狀 化學(xué)成分 : 地衣體含石茸酸(gyrophoric acid),黑荼漬素(atranorin),苔色酸甲酯(methyl orsellinate)和苔色酸乙酯(ethyl orsellinate),苔色酸(orsellin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 松蘿酸(usnic acid),2,2-雙[(1,8-二基-3-甲基)茵醌]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 理氣健胃;利水消脹。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疳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5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6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紅直獐牙菜
下一篇:
紅穿破石
《中藥大辭典》:紅石耳
《中華本草》:紅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