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ónɡ Jī Tī Xiānɡ
別名 : 金背藤、紅面將軍、金耳環(huán)(《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 《陸川本草》
來源 : 為胡頹子科植物宜昌胡頹子的莖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貴州、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直立或蔓性灌木,長可達6米。小枝圓柱形,紅棕色,密被鱗毛。葉革質;葉形變化較大,自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鐘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上面光滑,下面有銀灰色鱗片;葉柄長8~16毫米,紅棕色。花2~10朵,簇生葉腋,銀白色;花梗長2~3毫米;花全長(連子房及裂片)8~12毫米,花被筒管狀,上部4裂,內被銀白色與棕色鱗毛;雄蕊4;雌蕊1,花柱無毛。果實狹長橢圓形,長約18毫米,成熟時紅色,有顯著的棱,果柄長12毫米。
性味 : 《陸川本草》:"性溫,味苦。"
功能主治 : ①《陸川本草》:"駁骨散積,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②《廣西藥植名錄》:"止痛,止咳。治風濕腰痛,哮喘,黃腫,跌打。"
用法用量 : 內服:浸酒,3~5錢。外用:搗碎,酒炒敷患處。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ónɡ Jī Tī Xiānɡ
別名 : 金背藤、紅面將軍、金耳環(huán)、羊奶奶。
英文名 : Stem and leaf of Henry Elaeagnus
出處 : 出自《陸川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宜昌胡頹子的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eagnus henryi Earb.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50-2300m的疏林或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宜昌胡頹子 常綠直立灌木,高3-5m。具刺,刺長8-20mm;幼枝淡褐色,密被鱗片。葉互生;葉柄長8-15mm;葉片革質,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15cm,寬3-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銀白色,密被白色或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花銀白色,密被鱗片,1-5朵生于葉腋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花枝銹色,長3-6mm;花梗長2-5mm,花被筒管狀漏斗形,長6-8mm,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雄蕊4,花絲極短;花往直立或稍彎曲,無毛。果實長圓形,多汁,長約18mm,幼時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ㄆ?0-11月,果期翌年4月。
歸經 : 膀胱;肺;肝經
性味 : 甘;性溫
功能主治 : 散瘀消腫;接骨止痛;平喘止咳。主跌打腫痛;骨折;風濕骨痛;哮喘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碎,酒炒敷。
各家論述 : 1.《陸川本草》:駁骨散積,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2.《廣西藥植名錄》:止痛,止咳。治風濕腰痛,哮喘,黃腫,跌打。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79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魚眼
下一篇: 紅雞踢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