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uā Mù Xu
別名 : 扁豆子 來源 : 豆科花苜蓿Trigonella ruthenica L. 生境分布 : 東北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咳,止血。藏醫(yī)配其他藥物治療發(fā)燒,肺熱咳嗽,赤痢。外用消炎止血。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Huā Mù Xu 別名 : 奇爾克、納林-胡岑格(蒙名) 出處 :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 為豆科植物花苜蓿的全草。6~7月采 生境分布 : 生于沙地、渠邊 原形態(tài) : 花苜蓿,又名:扁豆子、野苜蓿。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厘米。主根較粗長。莖、枝四棱形,有白色柔毛。葉具3小葉,中間小葉卵形、狹卵形或倒卵形,長5~12毫米,寬3~7毫米,先端圓形或截形,微凹或有小尖頭,邊緣有鋸齒,側(cè)生小葉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味 :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苦 功能主治 :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退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外用:熬膏涂。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uā Mù Xu 別名 : 奇爾克、納林-胡岑格、布斯項(xiàng)、扁豆子,野苜蓿。 英文名 : Herb of Russian Fenugreek 出處 : 出自《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花苜蓿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gonella ruthenica L.[Medicago ruthenica Ledeb.]采收和儲藏:6-7月采收全草,洗凈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沙地 原形態(tài) : 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20-80cm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熬膏涂。 各家論述 :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退燒,消炎,止血。內(nèi)服治肺熱咳嗽,赤痢。外用消炎,止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0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中藥大辭典》:花苜蓿
《中華本草》:花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