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é Gěnɡ
來源 :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葉柄。與葉同時采收,剪下葉柄,曬干。
歸經(jīng) : 入肝、脾、胃經(jīng)。
性味 : 微苦,平。
功能主治 : 清暑,寬中理氣。用于中暑頭昏,胸悶,氣滯。
用法用量 : 1~3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Hé Gěnɡ
別名 : 藕桿(《隨息居飲食譜》)。
出處 : 《本草再新》
來源 : 為睡蓮種植物蓮的葉柄或花柄。6~9月采取,用刀刮去刺,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
性狀 : 干燥的荷梗,近圓柱形,長20~60厘米,直徑8~15毫米,表面淡棕黃色,具深淺不等的縱溝及多數(shù)刺狀突起。折斷面淡粉白色,可見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孔道,質(zhì)輕,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氣微弱,味淡。以身干、條長、徑粗、棕黃色,無泥土及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含蓮堿、原荷葉堿等多種生物堿,還含樹脂及鞣質(zhì)。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暑,通氣行水。治暑濕胸悶,泄瀉,痢疾,淋病,帶下。①《本草再新》:"通氣消暑,瀉火清心。"②《隨息居飲食譜》:"通氣舒筋,升津止渴,霜后采者,清熱止盜汗,行水愈崩淋。"③《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收斂藥。用于慢性衰弱的腸炎、久下痢、腸出血。婦人慢性子宮炎、赤白帶下、男子遺精或夜尿證。又為解毒藥。"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0.5~1尺。
復(fù)方 : 治中暑神昏不語,身熱汗微,氣喘等證:黃連一錢二分,香薷一錢,扁豆衣三錢,厚樸一錢(姜汁炒),杏仁二錢(去皮、尖,研),陳皮一錢五分,制夏一錢五分,益元散三錢入煎,加荷梗七寸為引。汗多除去香薷。(《時病論》)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é Gěnɡ
別名 : 藕桿、蓮蓬桿、荷葉梗。
英文名 : Lotus Petiole
出處 : 出自《本草再新》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葉柄或花柄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去葉及蓮蓬,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nèi),野生或栽培。資源分布:廣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 蓮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jié)間膨大,內(nèi)有多數(shù)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jié)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著生于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紊诨üm敹?,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shù),花藥條形,花絲細長,著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數(shù)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內(nèi),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花后結(jié)“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nèi)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zhì),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近圓柱形,長40-80cm,直徑8-15mm,表面棕黃或黃褐色,有數(shù)條深淺不等的縱溝和細小的刺狀突起。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有大小不等的孔道。氣微,味淡。顯微鑒別 荷梗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外皮層為數(shù)列厚壁細胞(纖維),基本組織為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排列成斷續(xù)的環(huán),導(dǎo)管多為1個,纖維束包圍于兩端。薄壁細胞內(nèi)偶見草酸鈣簇晶。中心有數(shù)個大型孔道。
化學(xué)成分 : 荷梗 含斑點亞洲罌粟堿(roemerine),原荷葉堿(nornuciferine)等生物堿。此外含黃酮甙,天冬酰胺(asparagine),樹脂及鞣質(zhì)。
鑒別 :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1g,加稀鹽酸10ml,振搖,置熱水浴中浸泡15min,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3-4滴,生成紅色淀粉。另取濾液1ml,加硅鎢酸試液3-4滴,生成灰白色沉淀。
歸經(jīng) : 脾;膀胱經(jīng)
性味 : 苦;性平
功能主治 : 解暑清熱;理氣化濕。主暑濕胸悶不舒;泄瀉;痢疾;淋?。粠?/span>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復(fù)方 : 治中暑神昏不語,身熱汗微,氣喘等證:黃連一錢二分,香薷一錢,扁豆衣三錢,厚樸一錢(姜汁炒),杏仁二錢(去皮、尖,研),陳皮一錢五分,制夏一錢五分,益元散三錢入煎,加荷梗七寸為引。汗多除去香薷。(《時病論》)
各家論述 : 1.《本草再新》:通氣消暑,瀉火清心。2.《隨息居飲食譜》:通氣舒筋,升津止渴。霜后采者,清熱止盜汗,行水愈崩淋。3.《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收斂藥。用于慢性衰弱的腸炎、久下痢、腸出血、婦人慢性子宮炎、赤白帶下、男子遺精或夜尿證。又為解毒藥。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荷葉蒂
下一篇: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