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ú Yóu
別名 : 天鵝油(《通玄論》)。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鴨科動物大天鵝的脂肪油。冬月取鵠的脂肪,熬煉濾凈貯藏。
生境分布 : 棲息于湖泊和沼澤地帶。能游泳,飛行迅速。主食植物,也吃昆蟲、甲殼類、小魚等。冬季見于長江以南各地,春秋遷徙,經(jīng)華北和東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龍江等地繁殖。
原形態(tài) : 大天鵝,又名:鵠(《史記》),天鵝、金頭鵝(《飲膳正要》)。體大型,形似鵝。體長1.5米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處)黃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黃色。虹膜暗褐色。頭和頸的長度超過軀體的長度。全體潔白,從眼先至嘴基淡黃色。跗跖、趾及蹼為黑色。幼鳥通體淡灰褐色;嘴呈暗淡肉色,嘴甲和嘴緣黑色,嘴基淡黃綠色或淡綠色。
功能主治 : 《綱目》:"涂癰腫,治小兒耳疳。"
復(fù)方 : 治耳疳出膿:天鵝油調(diào)草烏末,入龍腦少許,和敷。無則以雁油代之。(《遇玄論》)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ú Yóu
別名 : 天鵝油
英文名 : Swan fa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物大天鵝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gnus cygnus (Linnaeus)冬月取鵠的脂肪,熬煉濾凈貯藏。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在生有多種水生植物的湖泊岸邊及沼澤地帶,喜在水面上作長距離滑走。主食植物,也吃昆蟲、甲殼類、小魚類。資源分布:冬季見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春秋適徙,經(jīng)華北和東北南部,在新疆北部及黑龍江等地繁殖。
原形態(tài) : 大天鵝,大型野禽。體長1.5m左右。嘴大都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外)黃色,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黃色。虹膜暗褐色。頭和頸的長度起這軀體長度。游泳時頸成“S”形,在空中飛行時,頸向前伸直,腳刖向腹部后方。全體潔白,從眼前至嘴基淡黃色。跗跖、趾及蹼為黑色。幼鳥通體淡灰褐色;嘴呈淡肉色,嘴甲和嘴緣黑色,嘴基淡黃綠色或淡綠色。
性狀 : 本動物的絨毛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 解毒斂瘡。主癰腫瘡瘍;小兒疳耳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涂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3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鯇魚
下一篇: 鵠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