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uánɡ Sān Qī
別名 : 太白黃連 來(lái)源 : 毛茛科黃三七屬植物黃三七Souliea vaginata (Maxim.) Franch.,以根狀莖入藥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瀉火解毒,清心除煩。用于眼結(jié)膜炎,口腔炎,咽炎,熱病心煩,腸炎,痢疾,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 2~3錢(qián);外用適量,研粉調(diào)敷患處。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Huánɡ Sān Qī 別名 : 土黃連、太白黃連(《陜西中草藥》)。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lái)源 : 為毛茛科植物長(zhǎng)果升麻的根莖、全草。秋后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高山坡地。分布西藏、云南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干燥根莖多分枝,呈雞爪狀,長(zhǎng)3~7厘米,表面黃棕色至紫棕色,有明顯的環(huán)節(jié)及細(xì)縱紋。質(zhì)硬而脆,斷面棕色至棕黑色,常見(jiàn)圓形空洞 性味 : 《陜西中草藥》:"苦 功能主治 : 《陜西中草藥》:"瀉火燥濕,清心除煩,抗菌消炎,健胃。治咽炎,結(jié)膜炎,口腔炎,骨蒸潮熱,心慌心悸,煩躁不安,菌痢,腸炎,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qián)。外用:研末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uánɡ Sān Qī 別名 : 土黃連、太白黃連、野黃連 英文名 : Rhizom of Common Souliea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黃三七的根莖或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ouliea vaginata(Maxim.) Franch.[Coptis ospirocarpa Brühl;Isopyrum vaginatum Maxim.]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挖,根莖帶土?xí)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800-3900m的山地林中、林緣或草地。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 原形態(tài) : 黃三七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莖粗壯 化學(xué)成分 : 根莖含鐵破鑼皂甙(beesioside)Ⅲ 歸經(jīng) : 心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除煩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 《陜西中草藥》:瀉火燥濕,清心除煩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3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黃三七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黃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