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ēi Sān Lénɡ
別名 : 京三棱 來源 : 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塊莖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1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ēi Sān Lénɡ 別名 : 三棱 出處 : 三棱始載于《本草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荊三棱的塊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cirpus yagara Ohwi[Scirpus maritimus C.B.Clarke]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挖,除去根莖及須根,洗凈,或削去外皮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湖、河淺水中和水濕地。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 原形態(tài) : 荊三棱 性狀 : 1.性狀鑒別:塊莖呈近球形 化學(xué)成分 : 含白樺脂醇(betulin)和甘露醇(mannitol)。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性味 : 味辛;苦;性平 注意 : 體虛、血枯經(jīng)閉及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 祛瘀通經(jīng);破血消癥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4.5-9g。 各家論述 : 論黑三棱功用特點(diǎn)了:李時(shí)珍:“三棱能破氣散結(jié),故能治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難久服。按戴原禮《證治要訣》云:有人病癥癖腹脹,用三棱、莪茂,以酒偎煎服之,下一黑物如魚而愈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備注 : 【集解】1.《本草圖,經(jīng)》:“今三棱,荊湘江淮水澤之間皆有。葉如莎草,極長(zhǎng),莖三棱如削,大如人指,高五六尺,莖端開花,大體皆如莎草而大,生水際及淺水中。苗下即魁,其傍有根橫貫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5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黑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