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ēi Fēnɡ Sàn
出處 :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為防己科植物細圓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雜木林中。分布云南、廣東、廣西、湖南、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細圓藤,又名:蛤仔藤。攀援木質(zhì)藤本,長10余米。莖圓柱形,幼時綠色,被黃色柔毛,老時褐色,無毛,外皮稍粗糙,常有疣狀突起;單葉互生,卵狀三角形至三角形,長約10厘米,寬約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葉柄長2.5~3.5厘米,被絨毛或柔毛。雄花序2~4個簇生,長達8厘米,被疏柔毛;雄花外輪萼片3,內(nèi)輪萼片6;花瓣6,雄蕊6;雌花有退化雄蕊,柱頭頂端2裂。核果近球形。
性味 : 《云南中草藥選》:"藤:苦,涼。"
功能主治 :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治毒蛇咬傷。"②《云南中草藥選》:"藤:祛風鎮(zhèn)痙。"
復方 : 治小兒驚風,破傷風:黑風散藤,一至二歲每用一至二錢;煎服;四至五歲每用三至五錢。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ēi Fēnɡ Sàn
別名 : 廣藤、小廣藤、土藤、鐵線藤、青藤、車線藤。
英文名 : Stem of Greyblue Pericampylus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細圓藤的藤莖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Menispermum glaucum Lam.]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谷水溝、路旁,山被疏、密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細圓藤 攀援木質(zhì)藤本,長達10m。技常纖細下垂,嫩枝被發(fā)黃色柔毛,老技變無毛,紫褐色,具縱條紋。葉柄比葉片稍短,被毛;葉片紙質(zhì)至薄革質(zhì),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近圓形,長、寬3.5-10cm,先端鈍,具小尖頭,基部近截平至心形,幼時兩面被絨毛,老時近無毛或僅脈上被毛,掌狀脈通常5條。聚傘花序常傘房狀,腋生,單生或2-3個簇生,被毛;花小,單性異株;萼片9,3輪,外輪較狹,內(nèi)輪闊匙形,長約1.5mm;花瓣6;雄花的雄蕊6,相互聚合;雌花的心皮3,柱頭2深裂。核果紅色或紫色,內(nèi)果皮骨質(zhì),闊倒卵形,甚扁,直徑5-6mm,背部兩側(cè)有短圓錐狀凸起?;ㄆ?-5月,果期6-7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葉纏繞成束。莖細圓柱形,直徑 2- 4mm;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具細縱棱,節(jié)部有分枝痕;幼莖被白色絨毛。質(zhì)脆,斷面不平,木部黃白色,髓部白色或中空,皮部往往撕裂相連。氣微,味苦。葉多破碎或折疊。完整葉三角狀卵形至闊卵形,上面棕綠色,下面發(fā)綠色,被白色絨毛,掌狀脈多為5條,兩面突出,下面較明顯;葉柄近盾狀著生,被白色絨毛。紙質(zhì),易碎。氣微,味苦。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切向延長,外壁增厚達12μm;非腺毛常見。皮層3-4列細胞。中柱鞘纖維與韌皮射線的石細胞群相間連接成波狀狀環(huán),在凹波處外側(cè)常有一倒三角形的裂隙,隨莖增粗而擴大。韌皮部呈半圓形。木質(zhì)部導管直徑達9μm,多單個散在。髓部發(fā)達。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劈波狀彎曲;非腺毛眾多,多為2個細胞,長150-500μm,直徑10-20μm,頂端細胞特長。下表皮細胞較小,非腺毛與上表皮的相似,氣孔不定式。
鑒別 :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3g,用乙醇回流1h,濾過。H濾液濃縮備用。取濃縮液lml加2%鹽酸溶解后濾過。濾液滴加碘化鉍鉀試液,產(chǎn)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2)薄層色譜取上述濃縮液用氨水堿化,氯仿萃取,氯仿液濃縮至小體積,點樣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17:1,氨水飽和)展開,展距12cm。用改良碘化鋁鉀試液噴霧顯色,斑點顯橘紅色。
歸經(jīng) : 肺;肝經(jīng)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息風止疫,扶除風濕。。主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驚風抽搐,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爛敷。
復方 : 治小兒驚風,破傷風: 黑風散藤,一至二歲每用一至二錢,煎服;四至五歲每用三至五錢,煎服。 (《云南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根:治毒蛇咬傷。2.《云南中草藥選》:藤:祛風鎮(zhèn)痙。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6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黑頂卷柏
下一篇: 黑香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