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涼,M,中藥,木繡球莖" />
拼音注音 : Mù Xiù Qiú Jīnɡ
出處 : 河南
來源 : 為忍冬科植物木繡球的莖 生境分布 : 江蘇 原形態(tài) : 木繡球,又名:木球莢迷、繡球花、八仙花、紫陽花。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達(dá)4米。幼枝被毛。葉對生,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8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鈍,基部圓,邊緣有小齒,上面疏生星狀柔毛,下面及葉柄密生星狀柔毛。聚傘花序徑約7.5~12厘米,邊緣具中性花 功能主治 : 治風(fēng)濕疥癬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水熏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ù Xiù Qiú Jīnɡ 英文名 : Stem of Chinese Viburnum 出處 : 出自《群芳譜》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繡球莢蒾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分布于河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原形態(tài) : 繡球莢蒾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 藥理作用 : 歐美各國早年曾以其所產(chǎn)的木繡球(歐木繡球Viburnumopulus或美木繡球V.prunifolium)制劑作為子宮鎮(zhèn)靜劑,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出血 性味 :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 燥濕止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7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木繡球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