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ánɡ Guǒ Hé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漆樹科植物杧果的果核,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曬干。
生境分布 : 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 : 干燥的果核,呈腎形或卵圓形,壓扁,長約6~10厘米,寬3~5厘米,外面淡黃色或土黃色,纖維性,粗糙堅硬。擊碎后,內果皮纖維狀,內表面平滑,淡黃色,木質化。種皮紙質,類白色,子葉2片,肥厚,暗棕色。氣微,味微澀。以潔凈、干燥、核仁肉厚者為佳。
化學成分 : 果仁含脂肪5.2%,其中飽和甘油酯占14%、甘油一油酸酯24%、甘油二油酸酯61%、甘油三不飽和酸酯1%弱;其脂肪酸組成是:硬脂酸34%、油酸50%,以及棕櫚酸、花生酸和少量肉豆蔻酸。尚含谷甾醇和多量淀粉。種子含氫氰酸。
性味 : 酸澀,平。①《南寧市藥物志》:"酸,平,無毒。"②《廣西中藥志》:"味酸澀,性平。"③《廣東中藥》Ⅱ:"苦,平。"
功能主治 : 治疝氣,食滯。①《嶺南采藥錄》:"能消食滯。"②《南寧市藥物志》:"治疝痛。"③《中國藥植圖鑒》:"內果皮粉末作驅蟲藥。"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2~3個;或研末。
復方 : ①治疝氣及小兒食滯:杧果核、龍眼核、柚子核、桃核、黃皮核。煎湯服。(《廣西中藥志》)②治食滯咳嗽:杧果核、布渣葉。同煎服。(《廣東中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7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杧果樹皮
下一篇: 杧果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