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áo Pái Qián Cǎo
別名 : 排錢草、疊錢草(《南寧市藥物志》) 出處 : 《廣西中藥志》 來源 : 為豆科植物鱗貍鱗的根及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 : 生于林旁荒地 原形態(tài) : 鱗貍鱗又名:連里尾樹。小灌木,高0.5~1.5米。莖、枝密被黃色絨毛。3出復(fù)葉,小葉披針形或矩圓形,頂端小葉較長,長5~6厘米,寬3~4厘米,先端鈍或微缺,邊緣淺波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側(cè)生小葉較小,闊橢圓形或卵圓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基部偏斜;托葉1對,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長15~25厘米,由多數(shù)傘形花序組成,每一傘形花序隱藏于2個長1~3厘米的圓形、葉狀的苞片內(nèi) 歸經(jīng) : 《廣西中藥志》:"入肺 性味 : 《南寧市藥物志》:"苦 功能主治 : ①《南寧市藥物志》:"散瘀消腫,去濕滯風(fēng)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治風(fēng)濕骨痛:毛排錢草根四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áo Pái Qián Cǎo 別名 : 排錢草、疊錢草 英文名 : Herb of Elegant Tickclover 出處 : 出自《廣西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鱗貍鱗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yllodium elegans(Lour.)Desv.[Hedysarum eleans Lour.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地林邊 原形態(tài) : 鱗貍鱗 直立亞灌木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味苦、澀 功能主治 : 散瘀消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 各家論述 : 1.《南寧市藥物志》:散瘀消腫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8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毛排錢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