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áo Sǔn
別名 : 茅竹筍(贊寧《筍譜》)。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lái)源 : 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
生境分布 : 多為栽培。分布長(zhǎng)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原形態(tài) : 毛竹,又名:貓頭竹(《新安志》),江南竹(《汝南圃史》,貓竹、茅竹(《群芳譜》),孟宗竹、貍頭竹、南竹。喬木狀竹類。稈高13~25米,直徑10~30厘米,稈圓筒形,著枝一側(cè)有溝槽;稈環(huán)平 性味 : 《綱目》:"甘 注意 : 《食物宜忌》:"小兒脾虛者,多食難化。" 功能主治 : ①汪穎《食物本草》:"治小兒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②《食物宜忌》:"消痰,滑腸,透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或煮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áo Sǔn 別名 : 茅竹筍 英文名 : Mose Bamboo shoo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P.edulis auct.non(Carr.)H.de Leh.]采收和儲(chǔ)藏:4月采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為人工栽培。資源分布:分布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zhǎng)江流域以南臺(tái)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 原形態(tài) : 毛竹 高大竹類,竿高達(dá)20m以上,粗者可達(dá)20cm以上。幼等密被細(xì)柔毛及厚白粉 化學(xué)成分 : 苗含多糖,水解后有木糖(xyl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和半乳糖(galactose)。嫩苗還含鐵、鎂、鈣、鈉 性味 : 甘;寒 注意 : 脾胃虛弱者慎服。 功能主治 : 化痰;消脹;透疹。主食品店積腹脹;痘疹不出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或煮食。 各家論述 : 1.汪穎《食物本草》:治小兒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上一篇:
毛稔根
下一篇:
毛翠雀花
《中華本草》:毛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