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ǔ Jīnɡ Lì
別名 : 牡荊汁(《登真隱訣》)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莖汁。 歸經(jīng) : 《本草匯言》:"入手少陰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除風熱 用法用量 : 內服:沸水沖 復方 : ①治中風口噤:荊瀝,每服一升 制法 : 將新鮮荊木裁成尺余長之小段,兩端架于磚上,其下以火燒之,則莖汁從兩端瀝出,以器承取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ǔ Jīnɡ Lì 別名 : 荊瀝、牡荊汁、黃荊莖瀝 英文名 : juice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莖用火燒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 Mazz.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及河北、湖南 原形態(tài) : 牡荊 炮制 : 夏、秋采新鮮牡荊粗莖0.3m左右,兩端架于磚上,其下以火燒之,則莖汁從兩端瀝出,以器取之。 歸經(jīng) : 心 性味 : 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 : 除風熱;化痰涎;通經(jīng)洛;行氣血。主中風口噤;痰熱驚癇;頭暈目眩;喉痹;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法用量 : 內服:沸水沖,30-60ml。外用:適量,涂敷;或點眼。 各家論述 : 1.《丹溪心法》: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氣實而能食用荊瀝,氣虛少食用竹瀝,必用姜汁助之。2.《本草綱目》:荊瀝,化痰祛風為妙藥。故孫思邈《千金翼》云,凡患風人多熱,常宜以竹瀝、荊瀝、姜汁合五合和勻熱服,以瘥為度。陶弘景亦云,牡荊汁治心風為第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88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中華本草》:牡荊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