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M,中藥,蜜環(huán)菌" />
拼音注音 : Mì Huán Jūn
別名 : 糖蕈 出處 : 曾占春《皇和蕈譜》載:“初茸者即糖蕈也。此蕈含苞未發(fā),深卷,新鮮者味尤美,已張傘者味粗,劚取日久,則生銹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假蜜環(huán)菌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ex Fr.) Karst.[Agaricus melleus Vahl.ex Fr.]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子實體,去凈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及針葉樹的根部、樹干基部、倒木及林中地上,叢生或群生。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南及陜西、甘肅、新疆、浙江、福建、廣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菌蓋肉質(zhì),寬4-13cm,扁半球形,后平展,中部鈍或稍下凹;蓋面通常干、溫時粘,淺土黃色、蜜黃色或淺黃褐色,老后棕褐色 栽培 : 1.生物學(xué)特性 蜜環(huán)菌是兼性寄生菌,子實體在12-20℃溫度范圍內(nèi)都可形成,以15-18℃最適宜,相對濕度85%-95%,散射光100-500lx 適宜子實體分化生長,菌絲體在8-28℃下均可生長,以25℃最適宜,不需光。蜜環(huán)菌為好氣菌,適宜的酸堿度為pH5-5.5。菌絲體發(fā)光。2.培育技術(shù) 蜜環(huán)菌采用發(fā)酵培養(yǎng)技術(shù) 性狀 : 性狀鑒別:菌蓋肉質(zhì) 化學(xué)成分 : 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甘露醇(mannitol) 藥理作用 :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蜜環(huán)菌多糖小鼠每日灌胃100mg/kg,連續(xù)5天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甘;平 功能主治 : 熄風(fēng)平肝;祛風(fēng)通絡(luò);強筋壯骨。主頭暈;頭痛;失眠;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冠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或研末。 臨床應(yīng)用 : 1.蜜環(huán)片:蜜環(huán)粉2500g,輔料適量。蜜環(huán)粉加輔料混合,過篩,混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加潤滑劑,混勻,壓制成10000片,每片含蜜環(huán)粉0.25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0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