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ǎ Xiān Hāo
別名 : 廣布馬先蒿
來源 : 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華馬先蒿Pedicularis oederi Vahl var. sinensis (Maxim.)Hurus.,以根入藥。春秋采挖,除凈泥土,曬干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利濕,殺蟲 用法用量 : 2~3錢;外用適量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Mǎ Xiān Hāo 別名 : 馬屎蒿(《本經(jīng)》),馬新蒿(陸璣《詩疏》)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玄參科植物返顧馬先蒿等的莖葉或根。秋季采挖 生境分布 : 生于草地及林緣。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安徽、甘肅、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直立。根多數(shù)叢生,細長纖維狀。莖粗壯中空,方形有棱。葉互生或有時對生,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5~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狹,基部廣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鈍圓的重齒 性味 : 苦,平。①《本經(jīng)》:"味平。"②《別錄》:"苦,無毒。"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勝濕,利水。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小便不利,尿路結(jié)石,婦女白帶,疥瘡。①《本經(jīng)》:"主寒熱,中風(fēng)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②《別錄》:"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結(jié)氣,利水道小便。"③陶弘景:"主惡瘡。"④《山西中草藥》:"祛風(fēng)勝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大瘋癩疾,骨肉疽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ǎ Xiān Hāo 別名 : 馬屎蒿、馬新蒿、爛石草、練石草、虎麻、馬尿泡、芝麻七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返顧馬先蒿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dicularis resupinata 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去凈莖葉及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草地及林緣。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 原形態(tài) : 返顧馬先蒿,多年生30-70cm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0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馬先蒿
《中華本草》:馬先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