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馬兜鈴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22:19:11

《中國藥典》:馬兜鈴

拼音注音 : Mǎ Dōu Línɡ

英文名 : FRUCTUS ARISTOLOCHIAE

來源 :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收,干燥

性狀 : 本品呈卵圓形

,長3~7cm,直徑2~4cm
。表面黃綠色
、灰綠色或棕褐色
,有縱棱線12條
,由棱線分出多數(shù)橫向平行的細脈紋
。頂端平鈍
,基部有細長果梗
。果皮輕而脆
,易裂為6瓣
,果梗也分裂為6條。果皮內(nèi)表面平滑而帶光澤
,有較密的橫向脈紋
。果實分6室
,每室種子多數(shù)
,平疊整齊排列。種子扁平而薄
,鈍三角形或扇形
,長6~10mm,寬8~12mm
,邊緣有翅,淡棕色。氣特異
,味微苦

貯藏 : 置干燥處

炮制 : 馬兜鈴:除去雜質(zhì)

,篩去灰屑,搓碎
。蜜馬兜鈴:取凈馬兜鈴
,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鑒別 :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

,加熱回流1小時
,濾過,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馬兜鈴對照藥材3g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馬兜鈴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使成條狀,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
,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歸經(jīng) : 歸肺

、大腸經(jīng)

性味 :

,微寒。

功能主治 : 清肺降氣

,止咳平喘
,清腸消痔
。用于肺熱喘咳
,痰中帶血
,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 : 3~9g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馬兜鈴

拼音注音 : Mǎ Dōu Línɡ

別名 : 馬兜零(《蜀本草》)

,馬兜苓(《珍珠囊》),兜鈴(《本草述鉤元》)
,水馬香果(《江蘇植藥志》),葫蘆罐(《東北藥植志》),臭鈴鐺(《河北藥材》)
,蛇參果(《四川中藥志》)。

出處 : 《藥性論》

來源 : 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干燥成熟果實

。9~10月果實由綠變黃時連柄摘下
,曬干

生境分布 : 主產(chǎn)河北、山東

、陜西、遼寧
、山西,河南
、黑龍江等地
。甘肅
、江西、內(nèi)蒙古
、吉林
、江蘇、湖南
、湖北
、四川
、浙江等地亦產(chǎn)。

原形態(tài) : ①北馬兜鈴

,又名:圓葉馬兜鈴。多年生纏繞或匍匐狀細弱草本
。根細長,圓柱形
,直徑3~8毫米,黃褐色
。莖草質(zhì)
,綠色,長達1米或更長
。葉互生,葉柄絲狀,長約1.5~2厘米
,葉片三角狀闊卵形,長2.5~7厘米
,寬2.5~7.5厘米
,先端鈍或鈍尖
,基部心形,全緣
,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
,基出脈5~7條
,較明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0朵
,簇生于葉腋間;花梗細
,長約1.5厘米;花被暗紫色
,長1.5~3.5厘米
,略彎斜
,兩側對稱,上部呈斜喇叭狀
,先端漸尖
,中部呈管狀,下部包住花柱
,膨大成球形
;雄蕊6
,幾無花絲,貼生于肉質(zhì)花柱上
,花藥2室,縱裂;子房下位
,長柱形,長約7毫米
,花柱6
,愈合成柱體
,柱頭短。蒴果例廣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
,長3~4厘米,直徑2~3厘米,初期綠色
,成熟時黃綠色,沿室間開裂為6瓣
,果柄上裂成5~6條絲狀
。種子扁平
,三角狀,邊緣具白色膜質(zhì)的寬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8月。果期9月
。生于山溝
、溪邊或林緣的灌木叢間
。分布吉林
、黑龍江
,遼寧、河北
、河南
、內(nèi)蒙古、山西
、陜西
、甘肅
、山東等地。②馬兜鈴多年生纏繞:禿匍匐狀細弱草本
。葉互生
,葉柄較細
,長約1~1.5厘米;葉片三角狀狹卵形
,長3~8厘米
,寬1.8~4.5厘米,中部以上漸狹
,先端鈍圓或微凹
,基部心臟形,兩側圓耳形
,老時質(zhì)稍厚,基出脈5~7條
,較明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ㄝ^大
,單生于葉腋間,花梗細
,長1~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長3~5厘米
,內(nèi)被細柔毛,有5條縱脈直達花被頂端
;雄蕊6
;子房下位
,長柱形,花柱6
,肉質(zhì)短厚
,愈合成柱體,柱頭短
。蒴果近圓形或矩圓形,長4~5厘米
,直徑3~4厘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叢林中
。分布河南、山東
、安徽
、江蘇
、浙江、廣西
、江西
、湖南
、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 : 干燥的果實

,卵圓形或長圓形
,長3~5厘米
,直徑2~3厘米。外皮灰綠色或灰黃色
,有6條凸起的波狀縱棱,其間夾有6條順紋及橫向的細脈紋
。一端較平
,有小臍,一端有細柄
。果皮輕脆
,易裂為6瓣
,果柄亦隨著分裂為6條線。果內(nèi)包有6排平疊的種子。種子扁平三角形或扇形片狀
,邊緣淡棕色,中心棕色
,一面附有薄膜
。種仁乳白色
,有油性。氣特異
,味苦。以個大、完整
、灰綠色者為佳。

化學成分 : 果實及種子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馬兜鈴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木蘭堿(magnoflorine)、青木香酸(debilic acid)等

炮制 : 馬兜鈴:搓碎去筋

,篩凈泥土
。蜜兜鈴:取凈馬兜鈴,加煉熟的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
,稍悶
,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
,放涼
。(每馬兜鈴100斤
,用煉熟蜂蜜25~30斤)

歸經(jīng) : 入肺經(jīng)。①李杲:"入手少陰經(jīng)。"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經(jīng)。"

性味 :

,寒
。①《藥性淪》:"平。"②《開寶本草》:"味苦
,寒
,無毒。"③《綱目》:"微苦辛
。"

注意 : 虛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肺降氣

,化痰止咳
。用于肺熱喘咳、痰中帶血
,咯血
,失音
,痔瘺腫痛。清肺降氣
,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用于肺熱咳喘
,可配桑白皮、貝母
。亦用于肺陰虛有熱之咳喘
,可配阿膠
。①《藥性論》:"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
,咳逆連連不可
。"②《日華子本草》:"治痔瘺瘡
,以藥于瓶中,燒熏病處
。"③《開寶本草》:"主肺熱咳嗽
,痰結喘促,血痔瘺瘡
。"④《珍珠囊》:"利小便
。主肺熱
,安肺氣
,補肺
。"⑤《本草求原》:"治肺中濕熱
,聲音不清
,痰喘咳嗽。小兒麻疹內(nèi)陷
,喘滿聲暗,宜加用之
。"⑥《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咯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

復方 : ①治肺氣喘嗽:馬兜鈴二兩(只用里面子

,去卻殼
,酥半兩,入碗內(nèi)拌和勻,慢火炒干)
,甘草一兩(炙)
。二味為末,每服一錢
,水一盞,煎六分
,溫呷
,或以藥末含咽津亦得
。(《簡要濟眾方》)②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阿膠一兩五錢(麩炒)
,鼠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二錢五分,馬兜鈴五錢(焙)
,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炒)
。上為末
,每服一、二錢
,水一盞
,煎至六分,食后溫服
。(《小兒藥證直訣》阿膠散)③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馬兜鈴服之。(《千金方》)④治心痛:大馬兜鈴一個
,燈上燒存性
,為末,溫酒服
。(《摘元方》)

臨床應用 : 馬兜鈴具有溫和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適用于較早期的高血壓病制劑及用法各地不盡相同
,療效亦略有差異。㈠醇浸煎劑:取馬兜鈴1斤搗碎
,加入20%乙醇溶液3000毫升
,置于密閉瓦罐中,時加振蕩
,浸漬1周后連罐嫩煮2/J塒
,加壓過濾
,得藥液約lOoo毫升
,待涼后加入1/lO量的95%乙醇,搖勻備用
。每毫升約含生藥0.5克
。視病情輕重每日用12~20毫升,分3次食后服。觀察Ⅰ
、Ⅱ、Ⅲ期高血壓病共121例
,一般在服藥5~15天后
,血壓即見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為28/15毫米汞柱
。其中舒張壓顯著降低(21毫米汞柱以上)的29例(占24%)
,輕度降低(11~20毫米汞柱)的60例(占49.6%)
,合計有效降壓率為73.6%。Ⅰ及Ⅱ期患者的療效較晚期病人為佳
。服藥后降壓曲線呈緩慢下降
,也有部分病例呈波動狀下降
。同時有3/4患者的臨床癥狀(頭昏、頭痛
、心悸
、失眠等)得到顯著改善或消失
。停藥后,早期病人大部分仍能保持正常
,而Ⅱ期以后的大部分患者在停藥20天至數(shù)月后即有回升趨勢
,但所達到的高度較治療前為低;如再繼續(xù)服藥
,仍可迅速見效
。服藥期間除少數(shù)病例有惡心感、腹瀉
、食欲減退外
,未見其它副作用
。經(jīng)驗認為,醇浸煎劑每日量以15毫升較為適宜
,血壓顯著下降后仍應繼續(xù)服藥至少兩周以上
,長期服用亦不產(chǎn)生任何嚴重副作用。㈡流浸膏:每500毫升含生藥1斤
。開始每日3次
,每次2毫升,以后可逐漸增至5毫升。觀察32例
,經(jīng)1個月左右治療,平均降壓26/15毫米汞柱
,其中舒張壓顯著減低和輕度減低(標準同前)的分別占34.4%和25.0%,合計降壓有效率為59.4%。一般于7~14天出現(xiàn)降壓效果
。但對臨床癥狀的改善尚不夠完全滿意
,多數(shù)仍須結合其它方法隨癥治療
。服藥后除個別病例發(fā)生惡心外
,大多無不良反應。㈢煎劑:每日用馬兜鈴15克
,加水500毫升煎至半量
,分3次食后服。37例患者服藥15~25日后
,舒張壓顯著下降者10例
,輕度下降9例
,無效16例,平均降壓28/13毫米汞柱
。停藥后一部分病人血壓一度回升
,短期內(nèi)均自然平復
。觀察時間最長者278日,血壓未見回升。大部分病人癥狀亦有改善,其中以頭痛
、頭昏改善最為顯著
。副作用主要為胃納不佳和軟弱,但多不影響治療

備注 : 此外

,在甘肅尚用大葉馬兜鈴的果實作馬兜鈴入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馬兜鈴

拼音注音 : Mǎ Dōu Línɡ

別名 : 兜鈴、馬兜零

、馬兜鈴
、水馬香果
、葫蘆罐、臭鈴檔
、蛇參果

英文名 : Dutchmanspipe Fruit

出處 : 出自《藥性論》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和馬兜鈴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2.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采收和儲藏:9-10月采摘,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野林綠

,溪流兩岸,路旁及山坡灌叢中
。2. 生于山谷
、溝邊陰濕處或山被灌叢中。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
、甘肅
、寧夏、山東
、江西
、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1.北馬兜鈴 草質(zhì)藤本

。葉紙質(zhì)
;葉柄柔弱
,長2-7cm;葉片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長3-13cm,寬3-10cm
,先端短尖或鈍
,基部心形,兩側裂片圓形
,下垂或擴展
,邊全緣
;基出脈5-7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偁罨ㄐ蛴谢?-8朵生于葉腋
;花序梗和花序軸極短或近無
;花梗長1-2cm,小苞片卵形
,具長柄
;花被長2-3cm
,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狹呈一長管
,內(nèi)面具腺體狀毛,管口擴大呈漏斗狀
;檐部一側極短
,有時邊緣下翻或稍2裂
,另一側漸擴大成舌片;舌片卵狀披針形
,先端長漸尖具延伸成1-3cm線形而彎扭的尾尖
,黃綠色,常具紫色縱脈和網(wǎng)紋
;花藥貼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
,6棱
;合蕊柱先端6裂
,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狀圓環(huán)。朔果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
,長3-6.5cm
,先瑞圓形而微凹
,6棱,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
;果便下垂,隨果開裂
。種子三角狀心形
,扁平
,有小疣點
,具淺褐色膜質(zhì)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7月
,果期8-10月
。2.馬兜鈴 草質(zhì)藤本。根圓柱形
。莖柔弱
,無毛
。葉互生;葉柄長l-2cm
,柔弱
;葉片卵狀三角形
、長圓狀卵形或戟形
,長3-6cm
,基部寬1.5-3.5cm,先端鈍圓或短漸尖
,基部心形
,兩側裂片圓形
,下垂或稍擴展;基出脈5-7條,各級葉脈在兩面均明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紊?朵聚生于葉腋
;花便長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脫落
;花被長3-5.5cm
,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狹成一長管
,管口擴大成漏斗狀
,黃綠色,口部有紫斑
,內(nèi)面有腺體狀毛
;檐部一側極短,另一側漸延伸成舌片
;舌片卵狀披針形
,頂端鈍
;花藥貼生于合蕊柱近基部
;于房圓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
,稍具乳頭狀凸起
,裂片先端鈍,向下延伸形成波狀圓環(huán)
。蒴果近球形
,先端圓形而微凹
,具6棱,成熟時由基部向上沿空間6瓣開裂
;果梗長2.5-5cm
,常撕裂成6條
。種子扁平,鈍三角形
,邊線具白色膜質(zhì)寬翅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冷涼濕潤的氣候

,耐寒
,耐旱.怕澇
,忌陽光照射
。宜在濕潤而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中種植
。栽培技術種子繁殖:當果實由綠變黃色時分批采摘,過晚果實開裂
。種子不耐干藏
,采收后應立即播種或將種子埋于濕沙中
,放陰涼處保存。若于晚秋或翌年春取出播種
,種子發(fā)芽不整齊
,在10-20℃變溫條件下發(fā)芽率高
。也可在收獲后用赤霉素5X104-4‘浸種ld后放溫室沙藏
。春播宜3月下旬-4月上旬,直播與育苗均可
。育苗
,在苗床上開條溝
,行距25cm
,溝深3-6cm,播幅10cm
,將種子播下
,覆土輕壓,加蓋稻草
,以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后除去覆蓋物
,lhm2用種子15-22.5kg
。至次年4月,按行株距 40cm X 30cm開穴定植
。直播用穴播或條播法
。田間管理幼苗期需適當灌水
,施氮肥1次
,定植后至開花期,追施氮肥2次
,8月中
、下旬開花時增施磷
、鉀肥
。及時中耕除草,株高30cm后應搭架
,以利其莖蔓攀援生長。病蟲害防治馬兜鈴鳳蝶嚴重時將葉子吃盡
。冬季應清理田園,消滅越冬蛹
,4-9月鳳蝶發(fā)生期
,當1-2齡幼蟲群集危害時
,用20%殺滅菌脂乳油2000倍液噴霧。此外
,還有象鼻蟲
、斜紋夜蛾
、金斑夜蛾
、蚜蟲等為害。

性狀 : 性狀鑒別 (1)北馬兜鈴蒴果卵圓狀倒卵形

,長3-5cm
,直徑2-4cm
,上端平截
,中央微凹
,有花柱痕;果柄 細
,長2-6cm
;表面黃綠色
、灰綠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線12條
,由棱線分出多數(shù)橫向平行的細脈紋
。果實輕而脆
,易裂為6瓣
,果皮內(nèi)表面平滑而帶光澤
,有密的橫向脈紋
;果實分6室,種子多數(shù)
,平疊整齊排列。種子扁平而薄
,鈍三角形或扇形
,長6-10mm
,寬6-12mm
,邊緣有翅,淡棕色
。氣特殊
,味微苦
。(2)馬兜鈴蒴果球形或長圓形
,基部鈍圓
,背縫線縱棱較平直。種子寬略大于長
,心形
。以個大
、黃綠色、不破裂者為佳
。顯微鑒別果瓣根切面:(1)北馬兜鈴 外果皮為1列細胞
,每隔1-4個細胞有一較大細胞
,胸腔內(nèi)含棕色物
。中果皮為10余列薄壁細胞
,中部有斷續(xù)排列的維管束
,背縫線處維管束較大,韌皮部外方有半月形纖維來
,木化
,束務有石細胞
,近腹縫線處有孔紋細胞5-9列,至背縫線處漸減少至l-2列
。內(nèi)果皮為3-4列纖維
。中隔兩層細胞垂直排列
,一層細胞長
,壁初小,另一層為類圓形孔紋細胞
。(2)馬兜鈴與北馬兜鈴相似
,不同點是
;中隔一層
,細胞呈細長形
,壁孔較大
,另一層細胞長方形或類圖形。種子橫切面:(1)北馬兜鈴種翅由4-8列孔紋細胞組成
、壁微木化。種皮最外層為且1列類方形棕色細胞
,內(nèi)壁略凹凸不平
,其內(nèi)為1列棕色小型木化細胞
,向內(nèi)為2列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含脂肪油滴
。(2)馬兜鈴種皮最外層為1列棕色細胞
,向內(nèi)為1列木化細胞
,內(nèi)含方晶

毒性 : 急性毒性試驗馬兜鈴半數(shù)致死量為22.02g/kg。

化學成分 : 1.北馬兜鈴成熟干燥果實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A

、C、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2.馬兜鈴果實和種子含有馬兜鈴酸A和季銨生物堿。

藥理作用 : 1.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1.1.止咳作用:1.1.1.從小鼠食道給磷酸可待因60mg/kg

、馬兜鈴50%乙醇浸液濃縮液10g/kg(2g/ml)及同體積水
,連續(xù)給藥3日
,于末次給藥1小時恒壓(0.5kg/cm)噴霧濃氨水(25-28%)刺激一定時間后
,觀察l分鐘內(nèi)出現(xiàn)3次典型咳嗽為陽性反應。以引起半數(shù)小鼠咳嗽的噴霧時間(EDT50)為指標
,實驗按序貫法進行
。馬兜鈴組EDT50為70.37
,相對EDT50(R值)為172.48%
,可待因組EDT50為67.13,相對EDT50為163.50%
。已知R值>130%
,有鎮(zhèn)咳作用
,R值>150%
,有明顯鎮(zhèn)咳作用。表明馬兜鈴對氫氧化銨噴霧引咳法模型有明顯鎮(zhèn)咳作用
,作用強度與磷酸可待因相當
。1.1.2.0-3.3kg貓
,用3%戊巴比妥鈉按30mg/kg的劑量腹腔麻醉
。方波刺激器
,發(fā)出頻率40次/s,脈沖寬度0.5ms
,振幅2.4v,連續(xù)刺激喉上神經(jīng)5s
,兩次刺激時間間隔3分鐘
。共刺激3次,測出該貓的平均咳嗽次數(shù)
。分別從食道給馬兜鈴5g/kg及同體積水
,l小時后同法測其平均咳嗽次數(shù)
。給藥前后咳嗽數(shù)之差為2.413±0.83(P<0.05)
,說明馬兜鈴對電刺激貓喉上神經(jīng)引咳的自身比較具有明顯鎮(zhèn)咳作用。1.2.平喘作用:離體豚鼠支氣管肺灌流試驗證明1%浸劑可使其舒張
,并能對抗毛果蕓香堿、乙酰膽堿及組胺所致的支氣管痙攣
,但不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痙攣。馬兜鈴去乙醇浸液0.5ml(2g/ml)能顯著抑制0.5ml組胺(10g/ml)致痙的豚鼠離休氣管平滑肌
,表明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1.3.祛痰作用:用測定麻醉兔呼吸道粘液分泌的方法證明口服馬兜鈴煎劑(1g/kg)有微弱的祛痰作用,效果不如紫苑及天南星
。2.對正常大鼠血壓的影響:大鼠用烏拉坦腹腔注射輕度麻醉后,仿Kersten法測鼠腳血壓
,從食道給馬兜鈴10g/kgx2日
,于給藥后1.5小時,測各鼠血壓
,結果馬兜鈴對正常大鼠血壓無明顯的降壓作用。3.抗炎作用:3.1.對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馬兜鈴10g/kg對20ul/只皮內(nèi)注射組胺(50ug/ml)的所致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2.對大鼠炎性滲出和增生的影響:馬兜鈴不能抑制由巴豆所致的炎性滲出和增生
。3.3.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增生的影響:馬兜鈴對大鼠棉球肉芽腫組織增生無明顯抑制作用。4.抗菌作用:體外試驗馬兜鈴水浸劑(1:4)對常見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鮮北馬兜鈴果實及葉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果實的作用比葉強
,除去鞣質(zhì)后仍然有效
,加熱后抗菌作用減低或喪失
,對綠膿桿菌無作用。

炮制 : 馬兜鈴:搓碎去筋

,篩凈泥土。蜜兜鈴:取凈馬兜鈴
,加煉熟的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
,稍悶,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
,取出
,放涼
。(每馬兜鈴100斤
,用煉熟蜂蜜35-40斤)

鑒別 : 理化鑒別 (1)本品乙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

,置紫外燈下觀察
,顯黃綠色熒火
。(檢查馬兜鈴酸)(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3g
,加己醇50ml,置水浴加熱lh
,濾過
。濾液蒸干
,殘渣加己醇5ml溶解
,作供試液。另取馬兜鈴酸乙醇溶液作對照液
。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m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用氯仿-丙酮-冰醋酸(8:5:o1)為展開劑
。取出
,晾干,置日光燈檢視
,供試品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斑點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辛;寒

注意 : 虛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肺降氣

;止咳平喘
;清泄大腸。主肺熱咳嗽
;痰壅氣促
;肺虛久咳;腸熱痔血
;痔瘡腫痛;水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9g
;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 1.《綱目》:馬兜鈴,寒能清肺熱

,苦辛能降肺氣
。錢乙補肺阿膠散用之,非取其補肺
,乃取其清熱降氣也
,邪去則肺安矣
,其中所用阿膠
、糯米,則正補肺之藥也
。湯劑中用多
,亦作吐
,其不能補肺,又可推矣
。2.《本草經(jīng)疏》:馬兜鈴
,入肺除熱,而使氣下降
。咳嗽者
,氣l之病也
,氣降熱除,嗽自平矣。痰結喘促
,亦肺熱病也,宜并主之
。血痔痿瘡
,無非血熱。況痔病屬大腸
,大腸與肺為表里
,清臟熱則腑熱亦清矣
,故亦主之
。甄權用以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
,咳逆連連不止
。潔古用以清肺氣
,補肺
,去肺中濕熱者,皆除熱降氣散結之力也
。3.《本草經(jīng)讀》:馬兜鈴
,雖云無毒,而偏寒之性
,多服必令吐利不止也。4.《內(nèi)經(jīng)》云
,肺喜溫而惡寒
,若《開寶》所云肺熱咳嗽,為絕少之證
,且所主咳嗽痰結喘促證,與血痔痿瘡外證
,同一施治
,其為涼瀉攻堅之性無疑。5.《本草述鉤元》:馬兜鈴所治
,專主咳嗽之因于肺熱而痰結喘促者
,第肺熱痰結
,須分虛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督?jīng)》曰,太陽獨至
,厥,喘虛氣逆
,是陰不足
,陽有余也。又有虛勞少血
,津液內(nèi)耗
,心火自焚,使燥熱乘肺
,咯唾膿血,上氣涎潮
,其嗽連續(xù)而不已者
,用兜鈴于補瀉中,得不從所主劑以為別乎
。且就痰結而論,亦不能以熱盡之
。況六淫七情
,每每因郁化火,治火之法
,必先治郁
,而火乃散
。又不謂清肺熱
,下逆氣,便可一了百當也
,知此則可以善用兜鈴矣
。6.《本草正義》:馬兜鈴,潔古以為清肺
,而又以為補肺
,則殆誤解錢仲陽補肺阿膠散之真旨
。要之,仲陽意中
,只為肺受燥火之凌
,熱壅不宣,故用牛蒡
、杏仁
、兜鈴,皆屬開宣清熱主治
。特以熱傷肺陰
,乃主阿膠
,非諸藥皆是補肺正將
。瀕湖已謂錢氏此方,非以兜鈴補肺
,乃取其清熱降氣
,使邪去而肺安
。案宣肺之藥
,紫菀微溫,兜鈴微清
,皆能疏通壅滯
,止嗽化痰。似此二者
,有一溫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熱嗽
,寒喘熱喘主治
。究竟紫菀本非大溫,兜鈴亦非大寒
,而能抉壅疏通,皆有捷效
,洵乎同為肺金窒塞之良藥矣
。7.《藥性論》: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
,咳逆連連不可
。8.《日華子本草》:治痔痿瘡
,以藥于瓶中
,燒熏病處。9.《開寶本草》:主肺熱咳嗽
,痰結喘促
,血痔痿瘡
。10.《珍珠囊》:利小便
。主肺熱
,安肺氣,補肺
。11.《本草求原》:治肺中濕熱
,聲音不清,痰喘咳嗽
。小兒麻疹內(nèi)陷,喘滿聲喑
,宜加用之
。《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咯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馬兜鈴

拼音注音 : Mǎ Dōu Línɡ

別名 : 臭鈴鐺、葫蘆罐

、臭罐罐
、萬丈龍

來源 : 為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及馬兜鈴A. debilis Sieb. et Zucc.,以成熟果實入藥

。秋季果成熟時摘下曬干
,搓碎過篩出去雜質(zhì)

原形態(tài) : 1

、北馬兜鈴多年生纏繞草本
,長達1米余
,全株無毛。根細長
,圓柱形,外皮黃褐色
,有香氣
,斷面有油點。莖有棱
,纏繞成團,捻揉有特殊臭氣
。葉互生;柄細長
;葉片三角狀心形
,長3~10厘米,長寬近相等
,先端鈍或鈍尖
,基部深心形
,全緣,主直脈5~7條
,下面灰綠色
。夏日葉腋簇生數(shù)朵綠紫色花;花被喇叭狀
,長2~3.5里面,花被管基部膨大成球形
,中部為管狀
,上端逐漸擴大向一側平展成一先端具長尖尾的花被片(側片)
;雄蕊6
,貼生于肉質(zhì)花柱體周圍;子房下位
,6室。疏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
,長3~7厘米
,直徑2~4厘米,果梗下垂
,成熟時果沿室開裂為6瓣
,果梗亦裂成6條絲狀
。種子多數(shù),扁平三角形
,周圍有寬翅
。生于林緣、溪流兩岸
、路旁及灌木叢中。我國東北
、華北
、西北及山東等地均有分布。2
、馬兜鈴形態(tài)特征及生境分布見青木香項下

栽培 : 喜溫暖氣候,適宜在濕潤

、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及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用種子繁殖
,秋季播種
,第二年春出苗,直播行距1~1.5尺
,穴距6~7寸
,覆土3~5分,出苗前保持土壤潮濕
,苗高1尺左右,應搭架
,以利莖蔓攀援生長
。5~6月間有蛺蝶幼蟲、紅蜘蛛為害
。在蛺蝶幼蟲的幼齡期可用6%可濕性六六六1斤加50%可濕性滴滴涕1斤加水400斤噴射
。如有紅蜘蛛同時發(fā)生時,可在藥液中加入樂果2兩
,混合噴射。

化學成分 : 馬兜鈴的果實含水溶性季銨類生物堿

、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等
。種子含馬兜鈴堿(aristolochine,C32H32O13N2)
、馬兜鈴酸、馬兜鈴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及木蘭堿(magnoflorine)

藥理作用 : 1、北馬兜鈴煎劑經(jīng)麻醉兔口服給藥

,有祛痰作用。2
、用馬兜鈴浸劑給豚鼠作灌流
,有明顯的擴張支氣管的作用。并能解除硝酸毛果蕓香堿
,氯化乙酰膽堿
、磷酸組織胺所致的支氣管痙攣
。3
、抑菌試驗:馬兜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史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馬兜鈴水浸劑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 : 蜜馬兜鈴:取凈馬兜鈴

,將果實搓碎
,除去砂土
,加入煉至黃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
,攪勻后稍悶
,放鍋內(nèi)炒至不粘手
,取出晾涼(每100斤加煉蜜35斤)。

性味 :

、微辛
,寒

功能主治 : 清熱降氣

,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肺熱咳喘
,百日咳

用法用量 : 1~3錢

復方 : 1、肺熱咳嗽:馬兜鈴

、杏仁
、甘草、桑白皮各二錢
,水煎服。2
、百日咳:馬兜鈴
、百部各2錢
,大蒜3頭
,放碗內(nèi)加水適量
,蒸后取汁去渣服

備注 : 1.同屬植物囊花馬兜鈴Aristolochia saccata Wall.與上兩種的主要區(qū)別為花大,單生葉腋

,直徑大3厘米
,具梗
;花被管狀,“U”形彎曲
,灰綠色
,帶紫色條紋,被毛
,管內(nèi)暗紫暈
;雄蕊6個,緊密圍繞花柱。蒴果卵形
。種子多數(shù)
。西藏以此作馬兜鈴入藥,功效相似
。2
、百合科植物蕎麥葉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 (Wils.) Stearn(四川)和心葉大百合C. giganteum (Wall.) Makino(云南)在部分地區(qū)有以其果實或種子誤作馬兜鈴入藥。此外
,四川、湖南
、湖北
、江西的少數(shù)地區(qū)有以百合科百合屬多種植物的果實誤作馬兜鈴;四川尚有以葫蘆科雪膽屬植物纖花雪膽Hemsleya graciliflora Cogn.的果實為土兜鈴和以土貝母屬植物土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的果實混稱馬兜鈴
,應注意鑒別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0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木本大青來源 : 為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
,涼。功能主治 : 清頭熱
山玉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