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ài Piě Huā Ténɡ
別名 : 藤蛇總管、風藥、凍骨風(《廣西藥植名錄》),定心藤(《云南思茅中草藥選》),鄧嘿罕(傣名)。
出處 :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 為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的全株或藤莖。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樹上。分布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甜果藤,又名:馬比花。本質(zhì)藤本,具粗壯卷須。幼枝褐黃色,有棱,密被糙伏毛;老枝灰色,具灰白色皮孔,漸無毛。葉長橢圓形,長7~13匣米,寬2.5~6.5厘米,先端驟尖,基部狹或稍鈍,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或淡黃色,被疏糙伏毛;葉柄長6~14毫米。雄花序腋生,長1~2厘米,寬2~4厘米,被糙伏毛;花黃色,微香;萼短,杯狀,裂齒急尖;花冠鐘狀漏斗形,長4~6毫米,裂片長橢圓形,內(nèi)面被疏柔毛。核果長2~3厘米,寬1~1.6厘米,被疏糙伏毛,多漿,內(nèi)果皮有縱條紋。花期4~7月。果期7~11月。
性味 :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涼。"
功能主治 : 調(diào)經(jīng)活血,祛風除濕。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風濕痹痛。①《廣西藥植名錄》:"全株:祛風。治蛇傷,五癆七傷。"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調(diào)經(jīng)活血,止血,止痛,定心,除濕。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產(chǎn)后血虛,宮縮痛。心慌心悸,風濕性關節(jié)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酷痹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撮:煎湯,3~5錢;研末,3~5分;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1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麥奴
下一篇: 麥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