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Nǚ Wǎn
別名 : 白菀、織女菀(《吳普本草》)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濕潤處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成分 : 全草含槲皮素 性味 : ①《本經(jīng)》:"味辛 注意 : 《本草經(jīng)集注》:"畏鹵咸 功能主治 : 溫肺化痰,和中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方 : ①治咳嗽氣喘:女菀五錢,金線吊白米三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Nǚ Wǎn 別名 : 白菀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Turczaninowia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綱目》:白菀即紫菀之色白者也。雷斅言紫菀白如練色者,名羊須草,恐即此物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rczaninowia fastigiata (Fisch.)DC. [Aster fastigiatrs Fisch.]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采根,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地、山坡濕潤處。資源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 原形態(tài) : 女菀 多年生草本 化學成分 :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根含揮發(fā)油。 性味 : 味辛;性溫 注意 : 畏鹵堿。 功能主治 : 溫肺化痰;健脾利濕。主咳嗽氣喘;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霍亂泄痢,腸鳴上下無常處,驚癇,寒熱百疾。2.《別錄》:療肺傷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滿,飲酒夜食發(fā)病。3.《湖南藥物志》:溫肺下氣,止咳化痰,利尿。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1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中華本草》:女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