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Pū Dì Wú Gōnɡ
別名 : 筋骨草、小伸筋 出處 :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 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 生境分布 : 生長(zhǎng)于山溪邊或林下蔭濕石上。分布于浙江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干燥莖葉,全像呈黃綠色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垂石松堿、羥基垂石松堿 藥理作用 : 全植物試管內(nèi)能抑制某些細(xì)菌。在非洲,煎劑用以治療腹瀉、痢疾。 歸經(jīng) : 《四川中藥志》:"入肝、脾、腎三經(jīng)。" 性味 : 甘,平。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②《南寧市藥物志》:"辛,溫,無毒。"③《重慶草藥》:"微苦帶澀,無毒。" 注意 : 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 ①治跌打損傷 備注 : 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