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iānɡ Dāo Cài Gēn
出處 : 《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來源 : 為菊科植物毛連菜的根或全草。
生境分布 : 分布華北、華東、中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毛連菜,又名:羊下巴、牛踏鼻、毛柴胡、毛牛耳大黃。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體具剛毛。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基部略帶紫色?;~和莖下部葉倒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圓鈍,邊緣疏生尖銳鋸齒,基部漸窄成柄;莖中部葉披針形,無柄,莖上部葉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有長梗,排列成傘房狀,徑2~2.5厘米;總苞鐘形,綠色;外層苞片較內(nèi)層為短,線狀披針形,長8~12毫米,背面有剛毛或短毛;全部舌狀花,黃色;花冠頂端平截,具5齒;雄蕊5,花藥基部箭形;花柱裂片細(xì)長。瘦果,狹紡錘形,棕紅色,有縱棱及橫行皺紋,頂端具短嘴,冠毛灰白色?;ㄆ?~9月。
性味 : 《貴州草藥》:"全草: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 ①《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根:利小便,治腹部脹滿。"②《貴州草藥》:"全草:瀉火,解毒,祛瘀止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fù)方 : ①治跌打損傷:毛柴胡根一兩。煨酒服;并取渣外搽。(《貴州草藥》)②治無名腫毒發(fā)高燒:毛柴胡全草五錢,大鵝兒腸根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槍刀藥
下一篇: 槍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