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Róu Ruǎn Shí Wéi
別名 : 石巖金(《峨嵋藥植》),小經(jīng)刀草、小石韋(《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 《峨嵋藥植》
來源 : 為水龍骨科植物柔軟石韋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莖及須根、泥砂等,曬干。
生境分布 : 生石上及樹干上。分布我國西南、南部及浙訌、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根狀莖橫走,被黑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遠(yuǎn)生,幾無柄,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15~80厘米,寬1~3厘米,先端圓巨急尖,基部長漸狹,上面有黑斑點,疏被星狀毛或幾無毛,背面被兩種星狀毛,下面的細(xì)弱至卷曲,灰白色,上面的稀少,分枝較少而粗壯,呈棕色針狀;葉薄革質(zhì),側(cè)脈不顯。孢子囊群散布幾及葉片全部,中脈兩側(cè)各6~8行。
功能主治 : 治淋癥,外傷出血。①《峨嵋藥植》:"和以面粉,敷治刀口傷。"②《廣西藥植名錄》:"順氣,利尿。"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取孢子囊研末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Róu Ruǎn Shí Wéi
別名 : 石巖金、毛石韋、星星草、小經(jīng)刀草、牛舌條、大石韋、大刀草
英文名 : Herb of Soft Pyrrosia
出處 : 出自《峨嵋藥植》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柔軟石韋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rrosia mollis (Kunze)Ching[Niphobolus mollis Kunze]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中巖石或樹干上。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海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植株高15-30cm。根莖長,橫生,密被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遠(yuǎn)生;葉柄短,基部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莖;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至闊披針形,寬1-3cm,向基部變狹并下延,上面幼時有少數(shù)星狀毛,后則脫落,有排列整齊的凹點,下面被兩層星狀毛,表層較稀,分枝較粗,黃色,里層的密,分枝細(xì)弱并卷曲;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散布幾至葉片全部,沿中脈兩側(cè)各成6-8行;無囊群蓋。
性狀 : 性狀鑒別 葉一型,葉片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15-3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并下延,側(cè)脈不明顯,上表面可見凹點,下表面有兩層星狀毛,外層的較稀,分枝較少且粗壯,呈棕色針狀,里層較密,分枝細(xì)弱并卷曲。孢子囊群在下表面主脈兩側(cè)各成6-8行。氣微,味淡。
歸經(jīng) : 肝;腎;膀胱經(jīng)
性味 : 苦;甘;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尿通淋。主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泡酒搽。
各家論述 : 1.《峨嵋藥植》: 和以面粉,敷治刀口傷。2.《廣西藥植名錄》:順氣,利尿。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7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柔毛水楊梅
下一篇: 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