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Rónɡ Shù Jiāo Zhī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桑種植物榕樹的樹脂。
功能主治 : 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癬。①《生草藥性備要》:"治赤眼,煲粥沖食。"②《南寧市藥物志》:"退目翳,消瘰疬。"
用法用量 : 外用:折嫩枝流出的乳汁涂患處,內(nèi)服:煮粥食。
復(fù)方 : ①治唇疔:榕樹乳汁調(diào)醋涂患處。(《福建中草藥》)②治牛皮癬:榕樹乳汁涂患處。(《福建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Rónɡ Shù Jiāo Zhī
出處 : 出自《嶺南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浦参镩艠涞臉渲?。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割傷樹皮,收集流出的乳汁。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800m林緣或曠野,野生或植為行道樹。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大喬木,高15-25m,胸徑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氣牛根(榕須),下垂,深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7-12mm;托 葉披針形,長約8mm;葉片草質(zhì)而稍帶肉質(zhì),橢圓形、卵狀橢圓形 或倒卵形,長3.5一8scm,寬3-4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綠色,光亮,下面淺綠色,全線或淺波狀;基出脈3條,側(cè)脈纖細(xì),3-10對。隱頭花序(榕果)單生或成對腋生或著 生于已落枝葉腋,扁球形,直徑5-10mm,成熟時黃色或微紅 色,基部苞片闊卵形,宿存,無總花梗;雄花、癭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內(nèi),花間有少數(shù)剛毛,雄花散生內(nèi)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藥與花絲等長;瘦花無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廣匙 形,花柱側(cè)生,短;雌花無?;蚓叨坦?,花被片與癭花相似,但較 小,花柱側(cè)生,短于子房,柱頭棒形。瘦果小,卵形?;?、果期44-11月。
性味 : 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 明目去翳;解毒消腫。主赤眼;目翳;瘰疬;唇疔;牛皮癬;贅疣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煮粥食。外用:適量,涂敷。
復(fù)方 : ①治唇疔: 榕樹乳汁調(diào)醋涂患處。 (《福建中草藥》)②治牛皮癬: 榕樹乳汁涂患處。(《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治赤眼,煲粥沖食。2.《南寧市藥物志》:退目翳,消瘰疬。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7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汝蘭
下一篇: 潤鱗鱗毛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