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ān Zuàn Fēnɡ
別名 : 山胡椒、升子樹葉(《陜西中草藥》)。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源 : 為樟科植物三丫烏藥的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山谷溪邊 原形態(tài) : 三丫烏藥 性味 : 《陜西中草藥》:"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 《陜西中草藥》:"活血舒筋,散瘀消腫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ān Zuàn Fēnɡ 別名 : 山胡椒 英文名 : Bark of Japanese Spicebush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三椏烏藥的樹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ndera obtusiloba Bl.[L.cercidifolia Hemsl.]采收和儲(chǔ)藏:四季均可采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溪邊 原形態(tài) : 三丫烏藥,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葉互生,卵形或闊卵形,長(zhǎng)6.5-12cm,寬5.5-10cm,先端銳尖或稍鈍,全緣或上部3裂,上面綠色,初有短毛,后無毛,下面灰綠色 性狀 : 1.性狀鑒別 樹皮呈細(xì)卷筒狀,長(zhǎng)16-25cm,寬2cm,厚1.5-2mm。外表面灰褐色,粗糙,具不規(guī)則細(xì)縱紋和斑塊狀紋理,有突起的類圓形小皮孔,栓皮脫落或刮去后較平滑,棕黃色至紅棕色;內(nèi)表面紅棕色,平坦,可見細(xì)縱紋,劃之略顯油痕。質(zhì)硬脆,折斷面較平坦。外層棕黃色,內(nèi)層紅棕色而略帶油質(zhì)。氣微香 化學(xué)成分 : 樹干含谷甾醇、豆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枝葉含芳香油0.4-0.6%,主要為烏藥醇(Linde-rol)。葉有含碳數(shù)從16-33的直鏈烷烴。種子油中含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寇酸(十四(烷)酸,Myristic acid)、天臺(tái)烏藥酸(Linderic acid 鑒別 : 理化鑒別 本品折斷面置紫外燈(365mm)下檢視 歸經(jīng) : 胃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溫中行氣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 : 《陜西中草藥》:活血舒筋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98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三鉆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