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ān Piāo ér Cǎo
出處 : 《峨嵋藥植》
來源 : 為龍膽科植物紫紅獐牙菜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山坡草地。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莖有棱,多分枝。單葉對生,葉片披針形?;斏蛞干?,紫紅色。蒴果橢圓形。
性味 : 《云南中草藥選》:"苦,寒。"
功能主治 : ①《峨嵋藥植》:"治耳聾癥"。②《云南中草藥選》:"清肝利膽,除濕清熱。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ān Piāo ér Cǎo
別名 : 苦膽草、草龍膽、青葉膽、水黃連、土黃連
出處 : 出自《峨嵋藥植》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紫紅獐牙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ertia punicea Hemsl.[S.Ducloxii Burk.]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3800m的山坡草地、河灘、林下、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15-80cm。莖四棱形,棱上有翅,中部以上分枝,枝斜伸而開展。葉對生;無柄;葉片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可達6cm,寬至1.5cm;莖上部葉較小,先端急尖或漸尖,基枝收縮;葉脈1-3條,在下面明顯突起。圓錐狀復聚傘花序,開展,花多數(shù);花梗細,長可達3.2cm;花不等大,頂生者大,側生者小,5數(shù),稀在小枝上偶有4數(shù);花萼綠色,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冠暗紫紅色,直徑1-1.5cm,先端漸尖,具長尖頭,基部具2個長圓形腺窩,深陷,溝狀;邊緣具長柔毛狀流蘇;雄蕊5,花絲線形;子房橢圓形,無柄,花柱短,柱頭2裂,裂片半圓形。蒴果卵狀長圓形,無柄,長1.2-1.5cm,先端漸狹。種子長圓形,黃褐色,表面具小疣狀突起?;?、果期9-11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約30cm。主根淡黃色。莖細,四棱形,具窄翅,上部多分枝。單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兩端漸尖,葉脈1-3條;質較厚。有時可見圓錐花序,花暗紫色,花冠5深裂,偶4深裂,裂片披針形,先端具芒尖,基部有2個腺體,其邊緣有流蘇狀毛。氣微,味苦。
化學成分 : 全草含當藥苦甙(Swertiamarin)[1],1,7-二羥基-3,8-二甲氧基呫噸酮(gentiacaulein),對葉當藥呫噸酮(decus-satin)[2,3],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2],3-O-去甲基紫藥雙呫噸酮甙(3-O-demethyl swertipunicoside)[4],紫藥雙呫噸酮甙(swer-tipunicoside)[5],紫藥甙(swertiapuniside),杧果甙(mangiferin),1,5,8-三羥基-3-甲氧基呫噸酮-8-O-β-D-吡喃葡萄糖甙(swetiano-lin),雛菊葉龍膽酮(bellidifolin)及1,3,5,8-四羥基呫噸酮(1,3,5,8-tetrahydroxyxanthone)[6]?;ê斔幙噙埃斔庍埃╯weroiside)及龍膽苦甙(gentiopi-croside)[2]。
性味 : 苦;性寒
功能主治 : 清肝利膽;清熱解毒;利濕。主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風熱感冒;風火牙痛;咽喉腫痛;消化不良;急性菌?。幻谀蛳蹈腥?;耳鳴耳聾;燒燙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熬膏外搽。
各家論述 : 1.《峨嵋藥植》:治耳聾癥。2.《云南中草藥選》:清肝利膽,除濕清熱,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2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風
下一篇: 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