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中草藥匯編》:松蘿
拼音注音 : Sōnɡ Luó
別名 : 樹掛、云霧草
、海風(fēng)藤[西北、中南、西南]
、金線草、老君須
來源 : 為松蘿科松蘿屬植物節(jié)松蘿(女蘿、接筋草)Usnea diffracta Vain.或長松蘿(蜈蚣松蘿、天蓬草)U. longissima Ach.,以地衣體(葉狀體)入藥。全年可采,去雜質(zhì),曬干備用。
性味 : 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用于肺結(jié)核(多用松蘿酸的鈉鹽),慢性支氣管炎;外用治創(chuàng)傷感染,術(shù)后刀口感染,化膿性中耳炎 ,瘡癤
,淋巴結(jié)結(jié)核,乳腺炎
,燒傷,子宮頸糜爛
,陰道滴蟲
。
用法用量 : 1~3錢;外用適量 ,研末外敷或煎水洗患處
。
備注 : (1)松蘿屬植物花松蘿Usnea florida (L.)Wigg.功效類似。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松蘿
拼音注音 : Sōnɡ Luó
別名 : 女蘿(《詩經(jīng)》) ,松上寄生(《綱目》)
,松落(《國藥的藥理學(xué)》),樹掛(《黑龍江中藥》),天棚草
、雪風(fēng)藤
、山掛面、龍須草(《四川中藥志》)
,天蓬草(《陜西中草藥》)
。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松蘿科植物長松蘿、破莖松蘿的絲狀體。春、秋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陰濕的林中,附生在針葉樹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①長松蘿全體成線狀,長可達100厘米左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恐跇淦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下垂。不分歧
,密生細小而短的側(cè)枝
,長約1厘米左右。全體灰綠色
,外皮部質(zhì)粗松
,中心質(zhì)堅密。子器稀少
,皿狀
,生于枝的先端。②破莖松蘿
,又名:節(jié)松蘿
、云霧草。長約30厘米
,呈二歧分枝
,愈分愈細密,枝表面有明顯的環(huán)狀裂口
。
化學(xué)成分 : 長松蘿和破莖松蘿均含巴爾巴地衣酸、松蘿酸、地弗地衣酸
。長松蘿尚含拉馬酸
、地衣聚糖
。破莖松蘿尚含不同于巴爾巴地衣酸的另一種酸(3.6%),溶點189~190℃
。此外
,還含碳水化物。
藥理作用 : ①抗菌作用松蘿屬等許多地衣類都含有抗菌物質(zhì),其中松蘿酸之抗菌作用尤為突出。其抗菌譜主要為革蘭氏陽性細菌及結(jié)核桿菌。在試管中松蘿酸對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結(jié)核桿菌都有很強的抑菌作用,抑菌濃度為1~5微克/毫升,至50微克/毫升可完全抑制細菌的生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制較上述細菌稍弱,但強于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之作用。右旋與左旋型的抗菌作用無大差別。但也有報告對革蘭氏陰性的百日咳桿菌、枯草桿菌、肺炎桿菌乃至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有效者,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則無效。在體外試驗中,松蘿酸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20~50微克/毫升可獲得完全抑制,血清略能降低其效力。在體內(nèi)試驗中(對豚鼠的實驗性結(jié)核的治療),一般認為口服或腹腔注射有較好的療效,能限制結(jié)核病變的發(fā)展;也有人報告單用松蘿酸,對豚鼠實驗性結(jié)核并無影響,但可增強鏈霉素的作用
。在試管中
,它與鏈霉素或異煙肼也有輕度的協(xié)同作用。對人的肺
、腸結(jié)核,每日口服0.1~1.0克松蘿酸鈉鹽或Evosin(一種含松蘿酸及縮式橡蘚酸的制劑)0.1~0.5克
,可使結(jié)核病的某些癥狀如咳嗽
、食欲減退
、發(fā)熱或腸結(jié)核性腹瀉等,獲得好轉(zhuǎn)
,甚至使結(jié)核菌的鏡檢轉(zhuǎn)陰
,但觀察尚不夠完善,不能下最后結(jié)論
。上述癥狀的好轉(zhuǎn)
,似乎并非藥物對結(jié)核菌的直接作用,因口服后
,血中達不到抑菌濃度的水平
。有人認為,它對人的結(jié)核病并無明顯療效
。國內(nèi)用松蘿酸治療肺結(jié)核
,曾觀察到有一定療效。對松蘿酸的抑菌作用原理
,曾進行過不少研究
,有人認為它能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也有認為它與氧化磷酸化的斥聯(lián)有關(guān)
。②對細菌毒素及噬菌體的影響以0.2~0.4%松蘿酸與破傷風(fēng)毒素或白喉毒素混合或在毒素注射后10分鐘內(nèi)注射
,可使小鼠耐受2倍的毒素致死量。對豚鼠接種白喉桿菌后2小時
,皮下注射松蘿酸2毫克/公斤
,或事先將二者混合培養(yǎng)再接種于豚鼠,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小鼠實驗性破傷風(fēng)桿菌感染
,以松蘿酸與青霉素聯(lián)合應(yīng)用的效果最好。用紙碟法證明
,d-松蘿酸0.5~5毫克/毫升有對抗噬菌體的作用
。③對其他病原體的作用松蘿酸對原蟲、陰道滴蟲也有抑制作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诜商}酸鈉100~150毫克/公斤對羊的血吸蟲、肝片吸蟲均有傷害及殺滅作用
,肌肉注射可獲更好效果
;對兔血吸蟲,由于其毒性較大
,而用其衍生物-松蘿酸苯胺
,口服200毫克/公斤/天,連服9天
,亦獲得良好效果
。④其他作用對部分肝切除的大鼠
,喂食松蘿酸有促進肝再生的作用。能降低離體大鼠橫膈對葡萄糖的利用及其糖元含量
。麻醉貓靜脈注射松蘿酸鈉30毫克/公斤
,可使血糖升高。d-松蘿酸能顯著抑制海星受精卵的分裂及磷的攝取
,而對氧消耗則幾無影響
。它還能抑制大鼠腹水瘤細胞的粒線體內(nèi)α-甘油磷酸新四唑還原酶的活性。d-松蘿酸對離體豚鼠
、蛙心均有抑制作用
;對離體兔耳及蟾蜍下肢灌流,均有擴張血管之作用
;對離體兔腸有罌粟堿樣作用
,麻痹腸管并拮抗氯化鋇、乙酰膽堿引起的痙攣
;對兔
、牛的子宮、支氣管及腸管亦有松弛作用
。麻醉貓靜脈注射10毫克/公斤松蘿酸鈉
,能迅速而顯著的增強其呼吸、較長時間的提高通氣量
、增加氧耗
、升高體溫,這些都說明代謝增進
,有類似二硝基酚的作用
,且毒性大于二硝基酚。
性味 : 苦甘 ,平
。①《本經(jīng)》:"味苦,平
。"②《別錄》:"甘
,無毒。"③《陜西中草藥》:"味淡微苦
,性涼
。"
功能主治 : 清肝,化痰 ,止血
,解毒。治頭痛
,目赤
,咳嗽痰多
,瘧疾
,瘰疬
,白帶,崩漏
,外傷出血
,癰腫,毒蛇咬傷
。①《本經(jīng)》:"主嗔怒邪氣
,止虛汗,頭風(fēng)
,女子陰寒腫痛
。"②《別錄》:"療痰熱溫瘧,可為吐湯
,利水道
。"③《藥性論》:"治寒熱,吐胸中客痰涎
,去頭瘡
,主項上瘤癭。"④《日華子本草》:"令人得眠
。"⑤《綱目拾遺》:"治蛇虎傷
、湯火烙傷及頑瘡等癥。"⑥《陜西中草藥》:"止血生肌
,止痛
,清肝明目,退云翳
,降血壓
,調(diào)經(jīng)。治外傷出血
,大便下血
,急性結(jié)膜炎,角膜云翳
,頭痛
,高血壓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
,崩漏
,白帶,癰腫
,無名腫毒
。"⑦《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
,止咳化痰。治外傷感染
,化膿性感染
,毒蛇咬傷,肺結(jié)核咳嗽痰多
,頸淋巴腺炎
,乳腺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2~3錢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 ①治角膜云翳:天蓬草五錢 。水煎
,外洗及內(nèi)服各半。②治刀傷
,外傷出血:天蓬草適量
。搗爛,敷傷處
。③治白帶:天蓬草四兩
。燒灰,甜酒沖服
。④治癰腫
,無名腫毒:天蓬草三錢,楤木根皮五錢
,細辛二錢
。共研細粉,水或酒調(diào)敷
。(選方出《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 ①治療肺結(jié)核用松蘿(品種未詳)中提取的松蘿酸鈉片劑或粉劑內(nèi)服,成人每次30毫克,每日3次;或按1.5毫克/公斤/天計算。用藥3個月左右,需停藥1周,再繼續(xù)使用。治療浸潤型肺結(jié)核30例,24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數(shù)為71.1天;而化療組的30例中僅17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數(shù)達110.9天。用藥過程中約,20%患者有胃部不適,個別發(fā)生胃痛;部分患者由于藥物不純、服藥時間較長,出現(xiàn)視力不佳反應(yīng)。上述副作用可用健胃藥及魚肝油解除 ,不影響繼續(xù)服藥
。有兩例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單項轉(zhuǎn)氨酶升高,經(jīng)停藥行保肝治療15~30天后恢復(fù)正常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采用松蘿煎劑和3種化學(xué)提出物片劑,共觀察91例
,有效率為60%左右
,平均生效時間為5~7天。其中以松蘿酸粗晶(Ⅰ
、Ⅱ號混合物)療效較好
,治療的56例中,8例顯效
,26例好轉(zhuǎn)
。其主要作用為鎮(zhèn)咳祛痰,平喘較差
;對單純型比喘息型或有合并癥者療效為好
。制劑及用法:㈠煎劑:松蘿1兩,加水煎至200毫升
,每日2次分服
。㈡松蘿酸粗晶(Ⅰ、Ⅱ號混合物):制成片劑
,每片30毫克
。日服3次,每次1片
。㈢松蘿酸鈉片:每片15毫克
。日服3次,每次2片
。㈣松蘿Ⅲ號提取物:制成片劑
,每片50毫克。日服3次
,每次2片
。上述制劑均以10天為一療程。副作用:服后有口干、頭昏
、胃部嘈雜感
,停藥后能自行消失。毒性試驗發(fā)現(xiàn)
,大劑量松蘿酸及其鈉鹽的毒性主要損害心臟和肝臟
,可引起心率減慢,血壓下降
。
各家論述 : 《綱目》:"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
,非松蘿能吐人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松蘿
拼音注音 : Sōnɡ Luó
別名 : 女蘿、松上寄生
、松落、天棚草
、雪風(fēng)藤
、山掛面、龍須草
、金錢草
、關(guān)公須、天蓬草
、樹掛
、飛天蜈蚣、松毛
、海風(fēng)藤
、石絲線、飛山翅
、仙人頭發(fā)
、金絲藤、云霧草
、老君須
、胡須草、荼須
、過山龍
、石須
出處 : 出自《名醫(yī)別錄》。1.《名醫(yī)別錄》:松蘿,生熊耳山川谷松樹上。五月采,陰干。2.陶弘景:松蘿,東山甚多,生雜樹上,而以松上者為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妭鳌吩疲\與女蘿
,施于松上
。蔦是寄生,以桑上者為真
,不用松上者
,互有異同爾。3.《本草綱目》:按毛萇《詩》注云
,女蘿
,兔絲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秴瞧毡静荨吠媒z一名松蘿。陶弘景謂蔦是桑上寄生
,松蘿是松上寄生
。陸佃《埤雅》言蔦是松柏上寄生,女蘿是松上浮蔓
,又言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松蘿平植物長松蘿、環(huán)裂松蘿的地衣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Usnea longissina Ach.2.Usnea diffracta Vain采收和儲藏:春
、秋采收
,洗凈,切段
,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樹干和樹枝上。2.生于樹干上、樹干上
。資源分布:1.分布于黑龍江、吉林
、內(nèi)蒙古
、陜西、甘肅
、浙江
、福建、臺灣、四川
、云南
、西藏等地。2.分布于東北及山西
、內(nèi)蒙古
、陜西、甘肅
、安徽
、浙江、江西
、福建
、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1.表面灰綠色、草綠色
、老枝灰草黃色。主枝具有皮層
,二級分枝缺乏皮層
。2.淡綠色至淡黃綠色。枝體基部直徑約3mm
,主枝粗3-4mm
,次生分枝整齊或不整齊多回二叉分枝,枝圓柱形
,少數(shù)末端稍扁平或棱角
。枝干具環(huán)狀裂隙,如脊椎狀
。
性狀 : 性狀鑒別 (1)地衣體絲狀,柔軟,淺黃綠色
。主枝短
,具皮層,有環(huán)裂
;次生分枝極長
,無皮層,有稠密的小纖毛
,表面常有顆粒狀小疣
。(2)地衣體絲狀,較粗壯
,淡灰綠色或淡黃棕色
。枝體表面有多數(shù)環(huán)狀裂溝
。橫斷面可見中央有線狀強韌性的中軸,具彈性
,由菌絲組成
;其外為藻環(huán),常由環(huán)狀溝紋分離成短筒狀
。
化學(xué)成分 : 長松蘿的地衣絲狀體含巴爾巴地衣酸(bar-batic acid),松蘿酸(usnic acid),地弗地衣酸(diffractaic acid),拉馬酸(ramalic acid),地衣聚糖(lichenin),長松蘿多糖 ,扁枝衣酸乙酯(ethyl everninate).環(huán)裂松蘿的地衣絲狀體含巴爾巴地衣酸,松蘿酸
,地弗地衣酸
。
藥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松蘿屬等許多地衣類都含有抗菌物質(zhì),其中松蘿酸之抗菌作用尤為突出 。其抗菌譜主要為革蘭氏陽性細菌及結(jié)核桿菌
。在試管中松蘿酸對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白喉桿菌
、結(jié)核桿菌都有很強的抑菌作用,抑菌濃度為1-5μg
、ml
,至50μg/ml可完全抑制細菌的生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制較上述細菌稍弱
,但強于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之作用
。右旋與左旋型的抗菌作用無大差別。但也有報告對革蘭氏陰性的百日咳桿菌
、枯草桿菌、肺炎桿菌乃至大腸桿菌
、變形桿菌有效者
,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則無效
。在體外試驗中
,松蘿酸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20-50μg/ml可獲得完全抑制
,血清略能降低其效力
。在體內(nèi)試驗中(對豚鼠的實驗性結(jié)核的治療),一般認為口服或腹腔注射有較好的療效
,能限制結(jié)核病變的發(fā)展
;也有人報告單用松蘿酸,對豚鼠實驗性結(jié)核并無影響
,但可增強鏈霉素的作用
。在試管中
,它與鏈霉素或異煙肼也有輕度的協(xié)同作用。對人的肺
、腸結(jié)核
,每日口服0.1-1.0g松蘿酸鈉鹽或Evosin(一種含松蘿酸及縮式橡蘚酸的制劑)0.1-0.5g,可使結(jié)核病的某些癥狀如咳嗽
、食欲減退
、發(fā)熱或腸結(jié)核性腹瀉等,獲得好轉(zhuǎn)
,甚至使結(jié)核菌的鏡檢轉(zhuǎn)陰
,但觀察尚不夠完善,不能下最后結(jié)論
。上述癥狀的好轉(zhuǎn)
,似乎并非藥物對結(jié)核菌的直接作用,因口服后
,血中達不到抑菌濃度的水平
。有人認為,它對人的結(jié)核病并無明顯療效
。國內(nèi)用松蘿酸治療肺結(jié)核
,曾觀察到有一定療效。對松蘿酸的抑菌作用原理
,曾進行過不少研究
,有人認為它能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也有認為它與氧化磷酸化的斥聯(lián)有關(guān)
。2.對細菌毒素及噬菌體的影響 以0.2-0.4%松蘿酸與破傷風(fēng)毒素或白喉毒素混合或在毒素注射后10分鐘內(nèi)注射
,可使小鼠耐受2倍的毒素致死量。對豚鼠接種白喉稈菌后2小時
,皮下注射松蘿酸2mg/kg
,或事先將二者混合培養(yǎng)再接種于豚鼠,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小鼠實驗性破傷風(fēng)桿菌感染
,以松蘿酸與青霉素聯(lián)合應(yīng)用的效果最好。用紙碟法證明
,d-松蘿酸0.5-5mg/ml有對抗噬菌體的作用
。3.對其他病原體的作用 松蘿酸對原蟲、陰道滴蟲也有抑制作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诜商}酸鈉100-150mg/kg對羊的血吸蟲、肝片吸蟲均有傷害及殺滅作用
,肌肉注射可獲更好效果
;對兔血吸蟲
,由于其毒性較大,而用其衍生物——松蘿酸苯胺
,口服200mg/kg/天
,連服9天,亦獲得良好效果
。4.其他作用 對部分肝切除的大鼠
,喂食松蘿酸有促進肝再生的作用。能降低離體大鼠橫膈對葡萄糖的利用及其糖元含量
。麻醉貓靜脈注射松蘿酸鈉30mg/kg
,可使血糖升高。D-松蘿酸能顯著抑制海星(Ar-bacia)受精卵的分裂及磷的攝取
,而對氧消耗則幾無影響
。它還能抑制大鼠腹水瘤細胞(AH13AH7974)的粒線體內(nèi)α-甘油磷酸新四唑還原酶的活性。D-松蘿酸對離體豚鼠
、蛙心均有抑制作用
;對離體兔耳及蟾蜍下肢灌流,均有擴張血管之作用
;對離體兔腸有罌粟堿樣作用
,麻痹腸管并拮抗氯化鋇、乙酰膽堿引起的痙攣
;對兔
、牛的子宮、支氣管及腸管亦有松弛作用
。麻醉貓靜脈注射10mg/kg松蘿酸鈉
,能迅速而顯著的增強其呼吸、較長時間的提高通氣量
、增加氧耗
、升高體溫,這些都說明代謝增進
,有類似二硝基酚的作用,且毒性大于二硝基酚
。
歸經(jīng) : 心;腎;肺經(jīng)
性味 : 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清熱解毒;除濕通絡(luò);止血調(diào)經(jīng);驅(qū)蟲。。主痰熱溫瘧;咳喘;肺癆;頭痛;目赤云翳,癰腫瘡毒;瘰癘;乳癰;燙火傷;毒蛇咬傷,風(fēng)溫痹痛,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蛔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外用:適量,煎湯洗
;或研末調(diào)敷
。
各家論述 : 《本草綱目》: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
,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非松蘿能吐人也
。1.《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瞋怒邪氣
,止虛汗,頭風(fēng)
,女子陰寒腫痛
。2.《名醫(yī)別錄》:療痰熱溫瘧
,可為吐湯,利水道
。3.《藥性論》:治寒熱
,吐胸中客痰涎,去頭瘡
,主項上瘤癭
。4.《日華子本草》:令人得眠。5.《本草綱目拾遺》:治蛇虎傷
、湯火烙傷及頑瘡等癥
。6.《陜西中草藥》:止血生肌,止痛
,清肝明目
,退云翳,降血壓
,調(diào)經(jīng)
。治外傷出血,大便下血
,急性結(jié)膜炎
,角膜云翳,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