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ù Cōnɡ
別名 : 石蔥 來源 : 蘭科毛蘭屬植物樹蔥Eria pannea Lindl.,以全草入藥 性味 : 苦,涼。 注意 : 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燒燙傷,藥物(水馬桑、蕈類、一支蒿、草烏、斷腸草、磷化鋅等)中毒,蕁麻疹。 用法用量 : 3~5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ù Cōnɡ 別名 : 石蔥、蜈蚣草(《云南中草藥選》),巖蔥(《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 :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研粉。 生境分布 : 常附生于巖石上和樹干上。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約20厘米。根莖橫走,有節(jié),節(jié)下具叢生的黃褐色細(xì)須根。葉密集基出,扁圓線形,肥厚,肉質(zhì),中空,多汁,深綠色,先端鈍尖,葉長15~20厘米,寬0.5~0.8厘米,厚0.3厘米;葉基部有鞘抱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蜷L約5厘米,頂生或生于葉腋之間 性味 : ①《云南中草藥選》:"苦,涼。"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淡,涼。" 注意 : 《云南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活血散瘀,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湯火傷。①《云南中草藥選》:"活血通絡(luò),散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 復(fù)方 : ①治骨折:巖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ù Cōnɡ 別名 : 石蔥、蜈蚣草 英文名 : Herb of Digitateleaf Eria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800m上下的山坡闊葉林中樹上或樹下巖石上 原形態(tài) : 指葉毛蘭 歸經(jīng) : 肺;心經(jīng) 性味 : 苦 注意 : 《云南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散瘀止痛;清熱解毒。主腰腿痛;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 1.《云南中草藥選》:活血通絡(luò),散瘀。治跌打損傷。2.《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接骨。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3.《文山中草藥》:解毒,解痙。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3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樹葫蘆
下一篇:
樹蘿卜
《中藥大辭典》:樹蔥
《中華本草》:樹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