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uǐ Yánɡ Méi Gēn
別名 : 頭暈藥根(《貴陽民間藥草》) 出處 : 《貴州草藥》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日本水楊梅的根莖及根 化學成分 : 含水楊梅甙 性味 : 《貴陽民間藥草》:"辛 功能主治 : 治風寒感冒,腹痛瀉痢,腎虛頭暈。 復方 : ①治痢疾腹痛:頭暈藥根五錢。炒紅糖,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風寒感冒:頭暈藥根三個。煎水內服。(《貴陽民間藥草》)③治腎陽虛,頭眩暈:頭暈藥根一兩。燉肉吃。(《貴州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uǐ Yánɡ Méi Gēn 出處 : 《浙扛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為茜草科植物水楊梅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水楊梅"條。 化學成分 : 含鞣質。 性味 : 《廣西中草藥》:"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 : ①《廣西中草藥》:"治肺熱咳嗽。"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抗菌消炎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2兩 復方 : ①治肺熱咳嗽:水楊梅根三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uǐ Yánɡ Méi Gēn 別名 : 頭暈藥根 英文名 : Root of Thinleaf Adina 出處 :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細葉水團花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ina rubella (Sieb. EtZucc.) Hance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挖多年老植株的根,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 水楊梅,落葉小灌木,高1-1.5m。小枝細長,紅褐色,被柔毛;老枝無毛。葉互生:葉柄極短或無;托葉2,與葉對生,三角形;葉紙質;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細圓柱形 藥理作用 : 水楊梅根醇浸膏每日以5g/kg連續(xù)灌胃或腹腔注身6d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2g 歸經 : 肝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表;活血解毒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各家論述 : 1.《廣西中草藥》:治肺熱咳嗽。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抗菌消炎,散瘀活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3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中藥大辭典》:水楊梅根
《中華本草》:水楊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