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大辭典》:水松皮
拼音注音 : Shuǐ Sōnɡ Pí
出處 : 《本草求原》
來源 : 為杉科植物水松的干白皮。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河畔及近水處。分布廣東
,福建等地
。
原形態(tài) : 水松(《南方草木狀》)落葉喬木。常由根部產(chǎn)生本質(zhì)的瘤狀體伸出地面
。冬季側(cè)生小枝與葉一齊雕落
。葉異型,營養(yǎng)枝上的葉為扁線形或針形而稍彎
,長約1厘米
,排成3列;果枝上的葉為鱗形相疊
;葉在春夏均呈鮮綠色
,入秋則變?yōu)楹稚4菩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雌雄球花同生于一枝上
,或生于鄰接的枝上。球果直立
,頂生
,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2厘米
;鱗片約20枚
,木質(zhì),長形
,脫落
。種子卵形,長0.5~1厘米
,種皮薄
,先端有斧形的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秋季。本植物的葉(水松葉)亦供藥用
,另詳專條
。
功能主治 : ①《本草求原》:"殺螆止癢。"②《嶺南采藥錄》:"去火毒。治皮膚水泡瘡
,搗敷之。"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
復(fù)方 : 治燙傷:水松皮,煅成炭,研末
,調(diào)油敷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水松皮
拼音注音 : Shuǐ Sōnɡ Pí
別名 : 水松樹皮
出處 : 出自《本草求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杉科植物水松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 Koch[Thuja pensilis Staunt.]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地區(qū)。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
、福建、湖南
、廣東
、廣西、四川
、云南等地
,南京、武漢
、上海
、杭州等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半常綠性喬木 ,高8-10m
,稀達25m。樹干有扭紋
,樹皮褐色
,縱裂成不規(guī)則的長條片。葉多型
,鱗形葉較厚
,螺旋狀著生于多年生或當(dāng)年生的主枝上,長約2mm
,有白色氣孔點
,冬季宿存;條形葉兩側(cè)扁平
,薄
,常成2列,長1-3cm
,寬1.5-4mm
,背面中脈兩側(cè)有氣帶;條狀鉆形兩側(cè)扁
,長4-11mm
。雌雄同株
,球花單生枝頂;雌球花卵狀橢圓形
,有20-22枚苞鱗
;苞鱗與種鱗合生,僅先端分離
。球果倒卵圓形
,長約2-2.5cm,徑1.3-1.5cm
;種鱗木質(zhì)
,背部上緣有6-9微向外翻的三角狀尖齒,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頭
;種子長5-7mm
,寬3-4mm,基部有向下的長翅
,翅長4-7mm
。花期1-2月
,球果秋后成熟
。
性味 : 苦;性平
功能主治 : 殺蟲止癢 ;去火毒
。。主水泡瘡
;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煅炭研末調(diào)敷
。
各家論述 : 1.《本草求原》:殺zi止癢 。2.《嶺南采藥錄》:去火毒。治皮膚水泡瘡
,搗敷之
。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中藥材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