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uǐ Wēnɡ Pí
別名 : 水翁樹皮(《本草求原》)。
出處 :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樹皮。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水翁花"條。
性狀 : 干燥樹皮厚約1厘米,外被栓皮,除去栓皮,表面黃白色,皮部棕紅色,纖維性,其間密布白色粉塵狀物。易縱向撕裂成條,彈之即有粉塵飛出。
性味 : 辛,溫。①《生草藥性備要》:"味徽酸辛,溫。"②《本草求原》:"酸,平。"
功能主治 : 殺蟲,止癢。治癬癩,爛腳,囊癰。①《生草藥性備要》:’洗螆癩,殺蟲。"②《本草求原》:"殺蟲,洗癬癩,爛腳,浸疳瘡。"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水洗。
復(fù)方 : 治囊癰:水翁皮之二層,煎水洗十余次;如癰巳穿,加甘草節(jié)同煎。(《嶺南采藥錄》)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uǐ Wēnɡ Pí
別名 : 水翁樹皮
英文名 : Bark of Operculate Cleistocalyx
出處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 Merr. Et Perry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剝?nèi)淦?,曬干?/span>
原形態(tài) : 水翁,喬木,高達15m。小枝近圓柱形或四角形,禿凈。葉對生,闊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長8-20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漸狹,近革質(zhì),禿凈,干時下面常有黑色斑點,側(cè)脈8-12對;葉柄長1-1.5cm?;ㄐ。G白色,近無柄,為廣歧的聚傘花序;萼鐘形,長約3mm,近截頭狀,萼肢延伸成帽狀;花瓣5,合生成帽狀,頂尖,有腺點;雄蕊多數(shù),離生;子房2室,花柱線形。核果狀漿果,球形,寬約7mm,熟時紫黑色?;ㄆ谙募尽?/span>
性狀 : 干燥樹皮厚約1cm,外被栓皮,除去栓皮,表面黃白色,皮部棕紅色,纖維性,其間密布白色粉塵狀物。易縱向撕裂成條,彈之即有粉塵飛出。
性味 : 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主腳氣濕爛;濕疹;疥癬;腎囊癰;燒燙傷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煎湯熏洗;或煎汁涂。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洗zi癩,殺蟲。2.《本草求原》:殺蟲,洗癬癩,爛腳,浸疳瘡。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04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水翁葉
下一篇: 水翁花